覃月仙
摘 要 在新課改的浪潮之下,學生與教師的傳統角色受到劇烈沖擊,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方法需要轉變為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開放式教學,一切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本,構建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為此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從課標的要求出發,還需要進行積極的創新,要用于打破常規觀念的束縛,真正的完成角色轉變,要積極的從“教師教學,學生被教”到“學生自主學,教師輔助學”進行轉變,只有這樣才將更加有助于學生活動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數學;主體意識;角色轉化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如何對基礎知識進行消化掌握,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些都不是僅僅依靠教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的,更加主要的是要讓學生主動的學,逐步的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本文主要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從“被教”到“我學”轉變進行探討。
一、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高中的教學中,要有效的從“被教”到“我學”進行轉變,教師的角色轉變就必須要進行重視,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長期的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產生對教師的畏懼,因此很容易就導致教師說什么就做什么的情況,容易形成教師的“一言堂”。雖然現在的學生個性較為張揚,但是在課堂之上也容易變得沉默。因此,要有效的實現“被教”到“我學”的轉變,需要教師先轉變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只注重對時間的科學分配,注重對學生興趣與情緒的調動。從教師的活動量來講,要以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時間多于教師講授的時間。例如這樣的一個問題:已知A(x0,y0)是拋物線y2=2px上的一個定點,過點A作拋物線的兩弦AB與AC,如果兩弦的斜率滿足條件KABKac=m(m≠0),那么直線BC是否恒過定點。第一種情況,很多學生積極的去求直線AB的方程,但是其過程非常復雜,很多學生都堅持不下去。另一種情況是組織學生得到幾種特殊的處理情況:
(1)將問題中條件A(x0,y0)變為A(0,0),其他的條件不變。
(2)A保持不變,弦AB與弦AC取相互錘子的情況進行討論,也就是m=-1。
(3)同時取A(0,0)與m=-1進行討論,這樣會更加的簡單
對于學生的想法,教師需要表示出對學生想法的肯定,并引導學生先對第三種情況進行解決,此時可以得到直線BC過 (2P,0)這一定點,并從第三種情況獲得啟發對地一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進行求解,在這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于學生鞏固知識非常重要。
二、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要完成轉變,在教師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產生“我學”的動力。興趣則是讓學生積極主動“我學”的重要動力。只有在讓學生產生出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讓課堂上將組織教學轉變為動機激發,才能夠將講授知識轉變為主動求知。這樣就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時間利用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從整體上準確把握新課標與新教材的要求,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知識框架;(2)準確把握學省認知結構現狀,能更好的進行激趣;(3)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讓學生對教師進行認同,讓教師的激趣措施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注重雙基教學,還需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治理與創造力;不僅僅是喲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自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教學設備的變化來靈活地采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方法有很多,關鍵在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選擇哪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立體幾何相關內容的教學之中,我們可以在傳統的講授法中穿插演示法,將幾何模型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或者是通過演示唉對幾何結論進行驗證,讓學生產生出主動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利用鐵絲做出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然后對各條棱之間的位置關系、各條棱和正方體對角線之間的關系、各個側面與對角線之間的角度關系等進行觀察。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觀察,可以讓他們在學習空間中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直觀的說明,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通過談話、讀書指導、討論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一趟課堂之上,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更好的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切都在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改善,只有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從“被教”變為“我學”。
三、利用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
教師占用的課堂時間減少,學生產生了興趣,但是這些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的轉變為“我學”,還要讓學生去進行積極的思考,而問題則是引發學生思考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問題來創設出情景,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問題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空間中三個平面能夠將空間分為幾個部分”時,可以這樣來對問題進行轉化“有一塊蛋糕,用刀切三下,最多可以切成幾塊?”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很多學生都產生出了興趣,并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之中。在學生進行討論的基礎上,拿出蛋糕讓學生們現場切蛋糕來進行操作表演。此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并且會去積極的從問題出發進行思考。當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良好的問題情景之時,會讓學生的大腦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下,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的同時,激活自己的思維。同時在對問題情景進行設置之時,應該多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這樣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生活之中處處是數學,進而可以在平時課下時候主動的利用數學思維去看這個世界,去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分析,從生活中主動感受、學習數學。例如對于導數之中的變化率,就可以與氣球膨脹率、高臺跳水等問題進行結合來創造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參考文獻:
[1]章建躍.中學數學教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周春梅.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主體參與意識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