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量的行動導向教學案例多從老師的角度討論課程設計,并肯定教學效果。但是隨著這種教學模式在各種類型課程中的推廣,也出現了一些質疑。本文從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的角度出發(fā),討論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并對組織教學過程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yè)能力 自我評價 行動導向
從示范性建設開設,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多種類型的課程中都有實施案例。對于行動導向教學的評價也并不一致。贊成者認為在完整行為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鍛煉、培養(yǎng)了多種能力(方法能力、專業(yè)能力以及社會能力)。反對者稱完整行為模式步驟固定,引發(fā)學生反感,有時簡單問題復雜化。課程評價多從教師本人或同行給出,學生評價多為感性的語言,如“提高了學習興趣”(正面評價)或者“開始還很感興趣,后來就疲倦了”(負面評價)等。本文以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的實施為案例,結合三屆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的數據,對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研究過程
職業(yè)能力可以分解為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已經成為共識。將課程目標分解為這三個維度,而不是單一的某項技能是現在的高職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課程開發(fā)時,結合筆者在德國柏林職業(yè)教育集團培訓時的收獲,設計了具體的評價指標。
專業(yè)能力評價指標:1.1能預見工作的結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夠應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務,明確目的和要求;1.3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標;1.4能夠與他人就專業(yè)內容進行交流;1.5能夠讀懂專業(yè)相關資料。
方法能力評價指標:2.1 能夠有創(chuàng)造性的展示;2.2能夠有條理的表達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細節(jié);2.4能夠從教材以外的資料中獲取信息;2.5能夠對現有工作方案進行計劃,合理安排。
社會能力評價指標:3.1 重視團隊成果;3.2能夠理性面對不同意見;3.3能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交換意見;3.4能夠對自己的工作部分負責;3.5能夠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友好相處。
個人能力評價指標:4.1 有環(huán)保意識,注意廢物的拋棄;4.2有成本意識,注意節(jié)約;4.3注重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和總結;4.4處理信息能夠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監(jiān)督,能夠自覺進行學習;4.6守時守信。
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從2009年開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每輪課程結束后,請學生依據職業(yè)能力的指標進行自我評價。表1展示了三輪學生上課后自我評價結果。
二、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數據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由于每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在當前的教學中讓所有的學生都達到同一教學目標難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班教學是個普遍現象,每個學生對于課程和老師的反饋不同,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有差異很大的評價。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個人都應該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學習基礎,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因此,學生對其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比單純看是否達到某一具體能力目標更值得關注,可以作為教師對教學改革成績的評價標準。
首輪教學的設計方案是學習領域課程要求,全部以項目帶動。期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資源中提取不同類型的生物活性物質,八個項目涵蓋多種技術手段,將單元技能訓練融合于綜合實訓中。項目實施劃分為“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六個階段。第一次實施這樣的課程模式時,學生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一個班(39名同學)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有進步的(見表1)。
仔細分析分項數據,首輪受訓學生認為專業(yè)能力中一般的學習過程和態(tài)度,自己表現尚可;對于學習的成果及應用,學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學生整體的評價表現一般;社會能力主要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與態(tài)度,學生自我評價較好;個人能力中一些個人意識、習慣及一般的社會行為等,學生自我評價高,而針對學習方面的意識,學生自我評價中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凡是有關學習的考察指標(不論分屬于哪種能力),學生的自我評價都不高,如4.3、4.4和4.5項指標??梢园堰@些學生進步較少(或表現欠佳)的指標歸結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好,但也不可忽視,課程設計中與傳統(tǒng)學習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對學生帶來的沖擊。老師更多的作為一個“設計者”,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多,自我組織能力強,這種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輪實施過程采用“單元操作訓練+綜合實訓”。課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課改前,但在教學方法上堅持行動導向,教師作為“設計者”和“指導者”,通過對任務的細化,如設計工作頁,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如何計劃與安排;設計單元操作訓練,提高操作的準確性,減少誤差等,幫助學生學習,學生自我評價有進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輪實施按照第二輪的方案繼續(xù),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微調,例如在成果展示階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組同一時間將實驗報告展示,盡管表面上少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應用,但是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大多數學生認為有進步的結果,堅定了課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為模式為指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時甚至被簡稱為六步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在實踐教學中。經過我們的幾輪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訓課程中確實是有效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綜合實訓階段應用,則大量的在校學習時間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有人認為簡單學一個理論,如果也進行完整6步的話,有小題大作、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嫌疑。但從我們在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如果不能深刻領悟這六步中每一步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有何關系的話,那實施六步確實費時費勁。行動導向的核心是通過各種方式,促使信息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圖1)。學生應該學會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換)來對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斷(有效還是無效),再通過各種方式匯總信息,并以合適的方式展示出來。其他人可以再次從被展示的信息中獲得新的學習內容。
圖1 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學習環(huán)的構建
學習環(huán)不僅適合于實踐教學,同樣適合于理論的學習。構建學習環(huán)的過程就是一次綜合運用職業(yè)能力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信息的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
盡管關于職業(yè)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論熱點還需討論,但是微觀的課程是直接面向學生的,真正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出發(fā)點的各種教學方法都值得推廣。高職課程開發(fā),路還正長。我們正在從事的是一件極富意義,也極富發(fā)展空間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尹喆,盧洪勝.《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學習領域課程設計[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6):36-39.
[2]尹喆.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給予高職生物分離課程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2):181.endprint
【摘 要】大量的行動導向教學案例多從老師的角度討論課程設計,并肯定教學效果。但是隨著這種教學模式在各種類型課程中的推廣,也出現了一些質疑。本文從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的角度出發(fā),討論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并對組織教學過程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yè)能力 自我評價 行動導向
從示范性建設開設,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多種類型的課程中都有實施案例。對于行動導向教學的評價也并不一致。贊成者認為在完整行為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鍛煉、培養(yǎng)了多種能力(方法能力、專業(yè)能力以及社會能力)。反對者稱完整行為模式步驟固定,引發(fā)學生反感,有時簡單問題復雜化。課程評價多從教師本人或同行給出,學生評價多為感性的語言,如“提高了學習興趣”(正面評價)或者“開始還很感興趣,后來就疲倦了”(負面評價)等。本文以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的實施為案例,結合三屆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的數據,對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研究過程
職業(yè)能力可以分解為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已經成為共識。將課程目標分解為這三個維度,而不是單一的某項技能是現在的高職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課程開發(fā)時,結合筆者在德國柏林職業(yè)教育集團培訓時的收獲,設計了具體的評價指標。
專業(yè)能力評價指標:1.1能預見工作的結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夠應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務,明確目的和要求;1.3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標;1.4能夠與他人就專業(yè)內容進行交流;1.5能夠讀懂專業(yè)相關資料。
方法能力評價指標:2.1 能夠有創(chuàng)造性的展示;2.2能夠有條理的表達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細節(jié);2.4能夠從教材以外的資料中獲取信息;2.5能夠對現有工作方案進行計劃,合理安排。
社會能力評價指標:3.1 重視團隊成果;3.2能夠理性面對不同意見;3.3能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交換意見;3.4能夠對自己的工作部分負責;3.5能夠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友好相處。
個人能力評價指標:4.1 有環(huán)保意識,注意廢物的拋棄;4.2有成本意識,注意節(jié)約;4.3注重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和總結;4.4處理信息能夠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監(jiān)督,能夠自覺進行學習;4.6守時守信。
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從2009年開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每輪課程結束后,請學生依據職業(yè)能力的指標進行自我評價。表1展示了三輪學生上課后自我評價結果。
二、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數據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由于每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在當前的教學中讓所有的學生都達到同一教學目標難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班教學是個普遍現象,每個學生對于課程和老師的反饋不同,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有差異很大的評價。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個人都應該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學習基礎,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因此,學生對其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比單純看是否達到某一具體能力目標更值得關注,可以作為教師對教學改革成績的評價標準。
首輪教學的設計方案是學習領域課程要求,全部以項目帶動。期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資源中提取不同類型的生物活性物質,八個項目涵蓋多種技術手段,將單元技能訓練融合于綜合實訓中。項目實施劃分為“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六個階段。第一次實施這樣的課程模式時,學生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一個班(39名同學)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有進步的(見表1)。
仔細分析分項數據,首輪受訓學生認為專業(yè)能力中一般的學習過程和態(tài)度,自己表現尚可;對于學習的成果及應用,學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學生整體的評價表現一般;社會能力主要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與態(tài)度,學生自我評價較好;個人能力中一些個人意識、習慣及一般的社會行為等,學生自我評價高,而針對學習方面的意識,學生自我評價中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凡是有關學習的考察指標(不論分屬于哪種能力),學生的自我評價都不高,如4.3、4.4和4.5項指標??梢园堰@些學生進步較少(或表現欠佳)的指標歸結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好,但也不可忽視,課程設計中與傳統(tǒng)學習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對學生帶來的沖擊。老師更多的作為一個“設計者”,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多,自我組織能力強,這種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輪實施過程采用“單元操作訓練+綜合實訓”。課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課改前,但在教學方法上堅持行動導向,教師作為“設計者”和“指導者”,通過對任務的細化,如設計工作頁,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如何計劃與安排;設計單元操作訓練,提高操作的準確性,減少誤差等,幫助學生學習,學生自我評價有進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輪實施按照第二輪的方案繼續(xù),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微調,例如在成果展示階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組同一時間將實驗報告展示,盡管表面上少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應用,但是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大多數學生認為有進步的結果,堅定了課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為模式為指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時甚至被簡稱為六步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在實踐教學中。經過我們的幾輪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訓課程中確實是有效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綜合實訓階段應用,則大量的在校學習時間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有人認為簡單學一個理論,如果也進行完整6步的話,有小題大作、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嫌疑。但從我們在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如果不能深刻領悟這六步中每一步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有何關系的話,那實施六步確實費時費勁。行動導向的核心是通過各種方式,促使信息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圖1)。學生應該學會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換)來對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斷(有效還是無效),再通過各種方式匯總信息,并以合適的方式展示出來。其他人可以再次從被展示的信息中獲得新的學習內容。
圖1 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學習環(huán)的構建
學習環(huán)不僅適合于實踐教學,同樣適合于理論的學習。構建學習環(huán)的過程就是一次綜合運用職業(yè)能力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信息的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
盡管關于職業(yè)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論熱點還需討論,但是微觀的課程是直接面向學生的,真正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出發(fā)點的各種教學方法都值得推廣。高職課程開發(fā),路還正長。我們正在從事的是一件極富意義,也極富發(fā)展空間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尹喆,盧洪勝.《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學習領域課程設計[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6):36-39.
[2]尹喆.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給予高職生物分離課程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2):181.endprint
【摘 要】大量的行動導向教學案例多從老師的角度討論課程設計,并肯定教學效果。但是隨著這種教學模式在各種類型課程中的推廣,也出現了一些質疑。本文從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的角度出發(fā),討論教學過程的得與失,并對組織教學過程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yè)能力 自我評價 行動導向
從示范性建設開設,所有的高職院校都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多種類型的課程中都有實施案例。對于行動導向教學的評價也并不一致。贊成者認為在完整行為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鍛煉、培養(yǎng)了多種能力(方法能力、專業(yè)能力以及社會能力)。反對者稱完整行為模式步驟固定,引發(fā)學生反感,有時簡單問題復雜化。課程評價多從教師本人或同行給出,學生評價多為感性的語言,如“提高了學習興趣”(正面評價)或者“開始還很感興趣,后來就疲倦了”(負面評價)等。本文以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的實施為案例,結合三屆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的數據,對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研究過程
職業(yè)能力可以分解為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已經成為共識。將課程目標分解為這三個維度,而不是單一的某項技能是現在的高職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課程開發(fā)時,結合筆者在德國柏林職業(yè)教育集團培訓時的收獲,設計了具體的評價指標。
專業(yè)能力評價指標:1.1能預見工作的結果,知道如何分析;1.2能夠應用信息分析工作任務,明確目的和要求;1.3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標;1.4能夠與他人就專業(yè)內容進行交流;1.5能夠讀懂專業(yè)相關資料。
方法能力評價指標:2.1 能夠有創(chuàng)造性的展示;2.2能夠有條理的表達思想;2.3在工作中注意細節(jié);2.4能夠從教材以外的資料中獲取信息;2.5能夠對現有工作方案進行計劃,合理安排。
社會能力評價指標:3.1 重視團隊成果;3.2能夠理性面對不同意見;3.3能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交換意見;3.4能夠對自己的工作部分負責;3.5能夠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友好相處。
個人能力評價指標:4.1 有環(huán)保意識,注意廢物的拋棄;4.2有成本意識,注意節(jié)約;4.3注重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和總結;4.4處理信息能夠集中注意力,效率高;4.5不需要外界監(jiān)督,能夠自覺進行學習;4.6守時守信。
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課程從2009年開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每輪課程結束后,請學生依據職業(yè)能力的指標進行自我評價。表1展示了三輪學生上課后自我評價結果。
二、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自我評價數據分析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由于每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在當前的教學中讓所有的學生都達到同一教學目標難度很大,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班教學是個普遍現象,每個學生對于課程和老師的反饋不同,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有差異很大的評價。但是接受教育之后,每個人都應該有能力上的提升,并形成更好的學習基礎,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因此,學生對其職業(yè)能力提升的自我評價比單純看是否達到某一具體能力目標更值得關注,可以作為教師對教學改革成績的評價標準。
首輪教學的設計方案是學習領域課程要求,全部以項目帶動。期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資源中提取不同類型的生物活性物質,八個項目涵蓋多種技術手段,將單元技能訓練融合于綜合實訓中。項目實施劃分為“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六個階段。第一次實施這樣的課程模式時,學生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一個班(39名同學)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有進步的(見表1)。
仔細分析分項數據,首輪受訓學生認為專業(yè)能力中一般的學習過程和態(tài)度,自己表現尚可;對于學習的成果及應用,學生只是中等水平。方法能力上學生整體的評價表現一般;社會能力主要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與態(tài)度,學生自我評價較好;個人能力中一些個人意識、習慣及一般的社會行為等,學生自我評價高,而針對學習方面的意識,學生自我評價中等。在這四個方面中,凡是有關學習的考察指標(不論分屬于哪種能力),學生的自我評價都不高,如4.3、4.4和4.5項指標??梢园堰@些學生進步較少(或表現欠佳)的指標歸結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好,但也不可忽視,課程設計中與傳統(tǒng)學習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對學生帶來的沖擊。老師更多的作為一個“設計者”,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多,自我組織能力強,這種良好的愿望恐怕不能一蹴而就。
第二輪實施過程采用“單元操作訓練+綜合實訓”。課程形式上好像回到了課改前,但在教學方法上堅持行動導向,教師作為“設計者”和“指導者”,通過對任務的細化,如設計工作頁,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如何計劃與安排;設計單元操作訓練,提高操作的準確性,減少誤差等,幫助學生學習,學生自我評價有進步的比例有所提高。第三輪實施按照第二輪的方案繼續(xù),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微調,例如在成果展示階段不用ppt,而改成各小組同一時間將實驗報告展示,盡管表面上少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應用,但是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大多數學生認為有進步的結果,堅定了課程改革的方向。
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延伸
以完整行為模式為指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時甚至被簡稱為六步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在實踐教學中。經過我們的幾輪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在實訓課程中確實是有效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只在綜合實訓階段應用,則大量的在校學習時間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有人認為簡單學一個理論,如果也進行完整6步的話,有小題大作、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嫌疑。但從我們在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如果不能深刻領悟這六步中每一步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有何關系的話,那實施六步確實費時費勁。行動導向的核心是通過各種方式,促使信息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圖1)。學生應該學會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提取信息),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信息交換)來對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斷(有效還是無效),再通過各種方式匯總信息,并以合適的方式展示出來。其他人可以再次從被展示的信息中獲得新的學習內容。
圖1 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學習環(huán)的構建
學習環(huán)不僅適合于實踐教學,同樣適合于理論的學習。構建學習環(huán)的過程就是一次綜合運用職業(yè)能力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信息的流動,構建學習環(huán)。
盡管關于職業(yè)教育研究有很多理論熱點還需討論,但是微觀的課程是直接面向學生的,真正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出發(fā)點的各種教學方法都值得推廣。高職課程開發(fā),路還正長。我們正在從事的是一件極富意義,也極富發(fā)展空間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尹喆,盧洪勝.《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學習領域課程設計[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6):36-39.
[2]尹喆.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給予高職生物分離課程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2):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