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林
摘 要:在多年的教學經驗基礎上,總結了一種比較實用的閱讀教學模式:導入新課—整體感知—深入感悟—揣摩寫法—拓展延伸—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傳統的閱讀教學比較死板,停留在教師讀、學生聽的階段,要么把閱讀課上成了片面的語言文字訓練課,以訓練代替一切,結果是“高分低能”;要么把閱讀課上成分析課,教師繁瑣講解,學生昏昏欲睡,結果是“低分低能”。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基礎上,借鑒了近年來閱讀教學改革的成果,潛心鉆研,總結了一種比較實用的閱讀教學模式,供大家探討。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經歷感受,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到“課伊始,趣亦生”。
操作要領:講述故事法、音樂渲染法、格言導入法、溫故知新法、設置懸念法……總之,如何導入新課,方法甚多,恕不做贅述。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在上課開始后的較短的時間內,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和運用簡練的語言、板書或事例等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要講的新課上來,一定會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果。
注意事項:導入要有針對性、新穎性、生動性、科學性。
(1)針對性。導入應針對教材實際、學生實際,因人而異,因課而異,不能無的放矢、喧賓奪主。
(2)新穎性。導入方式勿千篇一律,雷同陳舊,應富于獨創,富有個性,不落俗套。
(3)生動性。導入語言應生動簡潔,短小精練,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注意力,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新知的興趣。
(4)科學性。導入引用的材料必須準確無誤,要符合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和教學規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目標:通過審題、辨體、通讀課文,獲得對課文的總體印象。大體了解文章“寫什么”。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粗知大意,把課文讀“薄”。
操作要領:課題拓展法、要素歸納法、中心突破法、抓過渡句(段)法……
1.課題拓展法
命題方式離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時間、地點等因素,題目與文章內容都有著某種內在聯系,從審題入手,對題目的內涵進行拓展,補充一些相關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要素歸納法
記敘文的突出特點是包含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基本要素。閱讀寫人的文章,就要了解是誰,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是怎樣做的。閱讀寫事的文章,則要弄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
3.中心突破法
課文中有些詞語或句子,是全文思想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揭示中心的點睛傳神之筆,抓住這些詞句,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抓過渡句(段)法
有些課文在段落、層次的銜接轉換處,用了過渡,使全文成為一個珠聯璧合的整體,抓住了過渡句(段),也就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注意事項:不要急躁或過早地求得細部亮點,讓初讀一讀了之,而要讓初讀扎實,充分。
三、抓住重點,深入感悟
學習目標:體會重點句段含義,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操作要領:(1)確立一條主線:從題目入手、從中心句入手、從關鍵詞句入手、從疑難點入手……
(2)抓住兩個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感悟。
(3)理清三個層次:理解、感受、體驗。
注意事項:(1)精講多讀。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重視課堂生成,適時點撥,提倡精講多讀,切不可硬性分析,一講(問)到底,以“講”代“悟”。
(2)扎實訓練。“悟”與“練”應緊密聯系,相輔相成,“悟”中有“練”,“練”中有“悟”。要緊扣階段目標和閱讀教學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四、潛心賞讀,揣摩寫法
學習目標:讓學生對文章及其所蘊含的情感、思想、人物、場景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體會遣詞造句的精妙,領會課文的表達方法,使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真正融合。
操作要領:賞讀重點句段,豐富內心體驗;評讀重點段落,揣摩表達方法。
注意事項:(1)不能漫無目的,不能淺嘗輒止;(2)強調多種閱讀方法;切忌架空分析。
五、訓練鞏固,拓展延伸
學習目標:鞏固基礎知識,拓展閱讀空間,培養閱讀能力。
操作要領:根據本文基礎知識點設計練習,補充相關閱讀材料,進行課內外拓展閱讀。形式有:訓練、拓展。
注意事項:(1)訓練要全體參與;(2)訓練要關注弱勢;(3)拓展應當擇優;(4)拓展應激趣。
六、積累語言,讀寫結合,提升寫作能力
學習目標:積累優美詞句,架起讀寫橋。
操作要領:重視語言積累,找準讀寫結合點,進行片段練習。形式主要有仿寫、續寫、補寫、改寫、擴寫……
注意事項:(1)重視背誦積累,擠出時間訓練,切忌放任自流;
(2)教給背誦方法,激發背誦興趣,切忌死記硬背;(3)內化積累語言,做到靈活運用,切忌讀寫脫節;(4)選準寫作之點,就文取材訓練,疏密難易適度。
本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旨在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閱讀成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載體。它集中了教學目標,整合了教學環節,簡化了教學頭緒,突出了訓練重點,讓學生經歷了“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過程,有效地促成了三維目標的達成,落實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作者單位 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三縣嶺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