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鴻
摘 要: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很多困難,學生既有語言限制,還有環境局限。就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作文指導闡述了以下觀點:說好普通話,加強口語交際訓練;聯系學生生活,寫出農村特色;廣泛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寫作能力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感覺作文難教,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更難,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教學無疑是難上加難。因為農村的小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對外面精彩的世界不夠了解,新鮮事物了解得很少,學生的知識儲備相較于城市的學生更是少得可憐,少數民族的學生還要面對普通話的表述這一難關,常常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說好普通話,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普通話是國家的規范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實現順暢溝通的工具,也是構成作文的重要元素。因此,要指導少數民族的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教會他們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教師在日常組織教學時,一定要堅持在班內營造普通話的交流環境,師生都要運用普通話進行溝通,特別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比如,看圖會話,學生先根據圖畫組織語言,互相進行關于圖畫的交流,鍛煉學生組織語言、流暢表達的能力;然后讓學生不看圖再進行交流,更進一步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觀察、記憶的能力;接下來讓學生就交流內容寫一段話或一篇短文。這種鍛煉的方式很靈活,除了上面所述的看圖說(寫)話以外,還有課文復述、古詩編故事、課本劇表演等形式。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技巧。
二、聯系學生生活,寫出農村特色
農村的環境雖然相對閉塞,農村的學生不如城市的學生眼界開闊,但是農村的學生對于大自然的接觸、了解遠遠超過了城市的學生。多姿多彩的農村生活給學生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只要他們肯觀察、勤動筆,就不愁沒有寫作的材料。農村的生活充滿樂趣:上樹捉鳥、下河摸魚、放羊打草、喂豬喂雞……這些既是游戲,也是勞動,這就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文素材。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通過日記、周記等方式積累下來,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你觀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進而指導學生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另外,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去遠足、野炊,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的壯麗;組織學生參加春種、秋收,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通過組織活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還可以利用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三、廣泛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
作文與閱讀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為學生進行習作提供優秀的借鑒,是學生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生在閱讀優秀篇目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知識、領悟到的情感以及學到的寫作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限于農村學校的條件,教師在課外閱讀資源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應對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進行大力挖掘,既學習文章,又賞讀品鑒,仿寫創新,加強讀與寫之間的聯系。當然,在指導好學生課內閱讀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對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指導。在學生讀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進行積累,摘抄好詞佳句。只要堅持多讀,學生的眼界就會不斷開闊,他們就會逐漸學會分辨、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不斷提升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出口成章,學生的習作能力需要教師不斷指導訓練才能提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積極練筆,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肯定會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秉容.新課程背景下作文創新評價體系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5).
[2]鄒曉華.小學作文也要講究人文合一[J].教學與管理,2006(6).
(作者單位 貴州省冊亨縣者樓鎮高洛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