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人文素養;人文底蘊; 實
踐活動; 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34—01
一、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對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協調發展。
其次,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水平。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廣博、深厚,才能勝任語文教學這一繁重的工作,熟練地駕馭教材,巧妙地組織課堂,使學生善學、樂學。
第三,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語文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才能擔當起“育人”這一重任,培養出品德高尚的學生。因此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構建終身學習體系,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使他們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
二、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蘊含的人文底蘊
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語文教材,選用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這些優秀作品,思想內容深邃,藝術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幾乎每篇課文都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和美的啟迪,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底蘊,就能觸動學生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整理出來,重組到教學內容中,按一定的方式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在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該傾情激發誘導,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去感受,去欣賞,進而提高人文素養。如,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對形象的感知;通過剖析人物,培養學生對高尚品格的追求;通過品詞賞句,培養學生的語言美感;通過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提高人文素養的激情。實踐證明,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文知識,彰顯人文精神,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認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認真開展好教材所設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每次活動,教材均設計出了活動目標、教師準備、活動指導、活動建議等內容,為語文教師順利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了便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就是我”,要求每個同學作自我介紹,并向同學們推薦自己。這個活動可促使每個同學認識自我,分析自己的優缺點,為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尊重打下基礎;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想要為集體這個“家”做點什么,培養大家的集體觀念和奉獻意識。下冊一單元后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成長的煩惱”更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重新評價自我,養成樂于助人的品質,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采取積極的人生態度。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這些教學機會,精心設計并組織實施,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每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不斷積累,不斷發展。
二是在課外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包括詩歌散文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名人專訪、社會調查、創建文學社、創辦社刊校報等。這些課外實踐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
四、在課外閱讀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學期初,我給學生推薦好書,和學生一起閱讀。根據學生的性格與發展特點,結合本學期語文教材,推薦三類書:第一類書是散文。在所有的文體中,散文是最美的一種,它優雅出色的文采,處處像行云流水一般輕快,又像迷蒙的蒸氣一樣,使我們心中充滿了美麗的夢境。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學生每天讀讀文中句子,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美的熏陶。第二類書是綜合性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濃縮,而且以故事串起,有人物情節,是學生再適合不過的歷史讀物。《成語故事詞典》中的成語典故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還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傳統美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三類書是生動有趣的長篇小說。如“四大名著”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學生從中領略到人生的重要意義,獲得對人的洞察力和對人生的感悟力。正如一個偉人所說:“孩子們讀書,就可以在桌燈所射出的小光圈里,準備從事人生的大戰。”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