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霞
摘 要:針對提問數學作業的準確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學作業;準確率;體會
從學生的作業中,我們不難發現,做題的速度很快,但正確率不高。很簡單的題做錯,經常講的題做錯……孩子們常常會自以為是地認為這次錯了,下次就不會再犯這個錯誤的,然而,往往事與愿違。看到這些情況,我很揪心。如果孩子們不出現這些情況,成績會輕松地提高。怎樣讓孩子們把會的題都做對成了每一個老師最頭疼的事兒了。如何讓學生把會做的題都做對,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提醒孩子,作業兩遍——形成意識
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一開始就告訴他們作業都是要做兩遍的,做一遍不叫完成作業,而第二遍作業叫做檢查。要在孩子的腦海里形成一種“作業都是要做兩遍”的意識。
二、認真嚴謹,持之以恒——養成習慣
1.認真審題
審題就是讀清題意,弄明白不同的題目中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是什么?讓我們解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不仔細審題,一不小心就會出錯,所以讀題做到最少兩遍甚至更多遍,做到一個字不丟;對于解決問題,看題目的時候要仔細推敲題目的含義,仔細地從題目中找到隱含的數學信息;計算題,比較常見、簡單、單調枯燥,有的學生一見題就會毫不猶豫地提筆就算。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會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和運算符號。
2.培養驗算
從學生試卷中發現,如果題目中沒有明確要求驗算,學生決不會“多此一舉”,他們只有在“白紙黑字”的要求面前,才迫于無奈運用規定的方法進行驗算,把驗算當成了做題的“累贅”。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當然,要想養成驗算的習慣,就要做到一步一回頭,及時驗算,及時糾錯,所以,做數學題驗算這一步很重要。
3.規范書寫
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和學生都認為書寫規范只要求在語文作業中做好就行,數學作業只要能做對,只要能讓人看懂就行,其實不然,學生數學作業和練習的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也是很重要的。要求學生畫線、畫角等畫圖題要用尺子。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要求,不能讓批改的人感到模棱兩可。總之,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有完整的示范過程,板書要規范,過程要清晰,并持之以恒地貫穿到教學的每個環節。
三、各類題目,認真對待——三思后行
經過調查我班的學生,我發現考試時他們往往會放棄“難題”(很陌生,沒見過),認為思考再長時間也不會做,純屬浪費時間,而對于簡單的題目則過于放松。其實各類題目都要認真對待,三思而后行。
1.簡單的題目不容忽視
每次考完后都能在卷子上發現簡單的題、經常做的題錯了,
覺得因此扣分很虧。其實越是簡單,越是容易放松警惕,越是容易出錯。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題目,再經常見的題型,也要把它當作“新面孔”對待,絕對不能忽視。
2.面對難題不畏懼
面對難題千萬不能亂了陣腳,要沉著應對,就算不能完全解答,做出一步是一步,把能解答出的部分都寫到作業本上或試卷上,這樣的話不至于全“題”覆沒,一分不得。
四、謹記方法,獨立檢查——形成定勢
在檢查時可采用自問自答的方法,如題目中的數字抄錯了沒有?計算中有沒有錯誤?得數寫了沒有?做完題后必自問,不要因為暫時的“浪費時間”而誤了養成好習慣的大好時機。作業要讓學生自己檢查,要讓學生明白,檢查是自己的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對學生的作業情況置之不理,比如,作業完成了嗎?是不是少做啦?寫得是否干凈等等還是要過問的,這種檢查既可以督促孩子做作業,又可以監督孩子因貪玩而不負責任亂寫作業的現
象。從低年級抓起,時時提醒,加強訓練,相信做題的正確率會越來越高。
(作者單位 鄭州航空港區中心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