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文明
摘 要: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數學學科因其抽象性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如何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以下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一些教學方法與同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快樂學習
一、巧妙的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問題時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語言既要活潑,又不能失其嚴密性。良好的問題設置能激發起孩子濃厚的興趣,而學生的思維過程也是從興趣開始的,教師應深入理解教學目標,針對在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設置疑問,疑問應該由簡入難,讓學生跳起來就能夠著果子。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請大家找出我們生活中一些圓形,同學們反應強烈,積極發言,有的說雞蛋,有的說蘋果,有的說車輪,有的說硬幣。因為之前已經接觸過圓形,同學們都對圓有一些基本的感知,但是描述不是太準確,于是我又趁機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圓,看誰在規定時間內畫的多,畫的標準。于是,學生又在畫圓中了解了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二、多用表揚和評價,讓學生在自信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高效教學的基礎是教學參與者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而建立這樣的一種關系,離不開教師在教學中的表揚和評價。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自信,教師鼓勵贊美性的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多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充分發揮民主。讓學生完成“要我學—我要學—我樂學”的轉變。教師在課堂中應面帶微笑,以一種和藹平易近人的方式與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一些,反之教師總是板著一張臉,動不動就訓斥學生,會讓學生從心里上對你有抵觸心理,你所教授的知識他們也會難以產生興趣。平時提問多提一些難易有別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多用一些贊美之詞,如,“你的想法很不錯,別具一格”;“你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讓我們為他的精彩發言鼓掌吧”……
三、利用現代教學工具,讓古板的數字煥發新的生機
現在是一個交互溝通的時代,教學活動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的上傳下達,尤其是信息化的今天,學生要學的知識更多、更廣。通過電腦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師的使用,能讓教育活動更好地開展。另外,從學生角度來看,計算機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新鮮、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通過精心準備,通過電腦或者投影儀,向學生展示圖像、聲音、影像、文字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增加了課堂語言的流量和內容,從而優化了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數學對于學生而言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而學生的記憶力超強,而理解能力又比較差,如果我們只是強調學生記憶,而忽略了學生理解,就會產生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以下情景: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銀幕上出現了一個以大森林為背景,許多小動物在一起慶祝勝利的畫面。接著,出現字幕和聲音:熊大和熊二又一次打敗了光頭強保護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他們在慶祝勝利之后,問題出現了,作為打敗光頭強的戰利品,幾塊同樣大小的面包怎么樣分給其他森林的小動物難住了熊大和熊二。熊大把一塊蛋糕切成了兩塊,一塊給了蹦蹦,跳跳說:“我要兩塊。”吉吉趕緊說:“我要三塊。”毛毛急著說:“我要四塊。”熊大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大家一邊滿意地品嘗象征勝利的面包,一邊開心地唱歌跳舞去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熊大是怎么分的嗎?課件中鮮明的畫面,動聽的故事,有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認知矛盾,產生了弄清楚未知的心理需要,未解決問題形成主動意識。
四、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互動中享受數學的美妙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每節課都充滿生機和新意。如果一直用一種千篇一律的方式教學,不但會使本來就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乏味。而且也很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來。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一下教學方式,如直觀法、游戲法、競賽法、討論法等。
1.直觀法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具、學具讓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把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概念等,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然后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這樣不但能使學生主動探求新的知識,而且還體現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2.游戲法
在教學中適當引入游戲,既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又可以寓教于樂,如“幫白兔收蘿卜”“問號旅游”“小貓釣魚”“摘蘋果”等在歡快的游戲中引入知識,學習知識,使學生樂學不知疲倦。
3.競賽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以達到教學目標的競賽活動,使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以競賽的形式呈現出來,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較切合小學高年級年齡段爭強好勝的特點。
4.討論法
討論法是一種內涵豐富、集思廣益、智慧互補的好方法,它是一種群體式交互交流的一個過程,是一種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益的方法。討論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導”,使討論的過程不能脫離教學的目標。而討論結果也是大家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結果。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應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挖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解決問題,讓學生感知自己不足,感覺學習有用。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朋口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