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詠梅
摘 要: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怎樣誘發低段孩子的閱讀興趣呢?可以通過聽故事,選感興趣的課外書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摘抄積累,定時閱讀,成果展示,及時鼓勵來實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方法
在孩子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比考試分數更重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他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有部分家長和教師不是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困惑的是孩子不喜歡課外閱讀。閱讀需要誘導!那么,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選孩子感興趣的故事,讀給他們聽
很多時候我會在課外書上精選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讀給他們聽。有時我也只讀故事的上集,等孩子們興趣盎然時,我突然話鋒一轉:“由于時間關系,故事的下集只有等你們回家看了,如果你們愿意的話,我也想聽聽你們講故事。”這樣,孩子們很樂意去讀這個故事。讀的故事多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了,自然會愛上閱讀。
二、家長給孩子選課外書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給孩子選書,應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為選擇標準。特別在孩子還沒有閱讀興趣之前,更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我建議家長每周帶孩子到書店逛逛,讓孩子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如果有特別喜歡的書,就可以給孩子買下來。有一次,我拿著《不一樣的卡梅拉》到教室叫兩個男生看,為的是激發一下他們閱讀的興趣,沒想到好幾個學生也跑來圍著,湊湊熱鬧,大家一邊看圖,一邊念書上的文字,然后又饒有興趣地議論起來,大家都覺得這本書好看。當他們知道班上只有鐘孟婷看過全套書時,都紛紛回家請求家長在網上買一套。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的表現欲是很強的,為了表現自我,孩子會做出很大的努力。為了讓孩子們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我組織了“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先讓孩子們在電腦上看《弟子規》《三字經》或唐宋詩詞的講解,再利用早晨第一節語文課前十分鐘,讓孩子上臺背誦或唱誦,并給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孩子們踴躍參與,較好地激發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每周星期三,我們都會開展“閱讀分享”的活動,我讓孩子們把最近看的課外書拿來,然后分成小組,輪流分享自己最近的課外讀物,先介紹書的名稱、作者,讀這本書的感受,然后談談書中有趣的物或事,并把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從而激發其他孩子閱讀的欲望。還有“講故事比賽”“演童話劇”“群文閱讀”等活動,也激發了孩子去閱讀,去準備。
四、摘抄積累
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我要求孩子們每天回家讀30分鐘的課外書,并做好積累:每天積累三個好詞(其中包括一個成語),一個佳句。寫清楚摘自哪本書和日期。以此作為家庭作業的內容,第二天檢查。孩子回家有了任務,自然就有動力。
五、利用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室”,定時閱讀
營造閱讀氣氛,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我們班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圖書角里的書都是孩子們從家里借出來的,期末再歸還孩子們。每天中午吃完午飯休息十分鐘,孩子們按小組把桌凳擺放整齊,再把圖書角里的書分發給他們,孩子們分小組進行閱讀,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書來讀,讀到精彩的地方和同學交流交流。這樣,孩子們閱讀的時間得到了保障,天天閱讀,習慣成了自然,哪一天不閱讀還不習慣呢!
六、隨時關注孩子們的閱讀成果,及時鼓勵
每期末,為了獎勵已養成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孩子,在班級開展“閱讀之星”評選活動。“閱讀之星”的評選要求:一是具有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二是要有一定的閱讀量。首先由孩子們個人申報,然后由全班學生根據展示情況進行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評價;教師詢問家長證實孩子回家是否自覺閱讀以及進行閱讀量評價。二年級上期期末評選出第一批“閱讀之星”2人,下期期末評選出第二批“閱讀之星”9人。三年級上期11月份評選出第三批“閱讀之星”21人。被評為“閱讀之星”的孩子將加操行分10分,教師分批次給他們照相,然后把照片發在班級QQ群里,并張貼在教室外的班級風采欄里進行展示,目的是激勵這些孩子繼續努力,給其他孩子樹立榜樣,誘發其他孩子閱讀的興趣。
事實上,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很少獲得閱讀熏陶的孩子,即使他們在小時候表現得聰明伶俐,成績優良;但由于他們只儲備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從中學開始,他們就會表現出綜合素質越來越平庸,學習上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趨勢。這方面的困惑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而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他們一般來說不僅從小表現出聰慧,而且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就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來說,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人,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教師只要堅持用心去做,我相信,一定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新城小學)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