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良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對體育鍛煉也愈發重視。這樣一來,體育地位的變化對中學體育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如何展開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也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本文從中學體育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通過對模塊教學現狀的研究和分析,進一步就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淺談幾點看法和意見,旨在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中學體育;模塊教學;現狀;創新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36-01
一、中學體育模塊教學現狀
1、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學生的思維、想法也在不斷更新和進步著,若是教師的專業素質、講授水平等不高,那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影響。針對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應通過共同努力,以促使教師自身素質得以有效提升。就教師專業技能而言,因為體育課程主要為室外教學,且教學重點為運動技能,因此,學校應對體育教學的技能進行嚴格審核,最好是在選拔初期就提高聘請標準,以有效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質量。
2、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
對于大部分中學學校而言,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制定都是學校和教師主觀意識的結果,制定依據也僅是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沒有征求學生的意見,這樣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模塊教學中涉及到的自由選課,這樣便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教學缺乏必要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嚴重影響中學體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就以“籃球”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極為喜愛以男生為主,也有一些學生無法接受以女生為主,這樣由于學生興趣不一致而導致出現教學時間浪費情況。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從根本出發,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以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3、體育開設課時較少
在我國,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學校的教學重點都集中在提高學生的語數外分數上,而至于以體育為代表的一些公共課程,并不受學校、教師及家長的重視,因此導致了在中學階段體育課程開設的總課時極少。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仍有存在,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中學學校應加強對體育課程的重視,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4、缺乏課外實踐活動
在中學階段,因為學校普遍都有高考壓力,而對于體育實踐活動,學校均以浪費時間為由而在逐漸取締。但是實際上,體育課外實踐活動的缺乏,不僅會導致學生的課堂理論知識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鞏固,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
現階段,針對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眾多學者及專家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對此,筆者并不能輕言肯定或否定,但不管是何種教學模式,筆者認為不可或缺的便是“實際性”,即運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必須從各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只有實際性的創新型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學校及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經不斷實踐研究,筆者提出了復合式教學模式這一創新型體育教學模式,通過理論教學與其他形式活動的有機結合,在相輔相成、相互協調中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以下是筆者針對復合式教學模式,就其中的兩種主要形式進行的簡要闡述。
1、理論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
就中學階段而言,體育開設的課時極為有限,且時間也較短,這種情況既不利于學生進行系統化、針對性的體育學習,還會影響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全面、深入掌握。但是課外活動與理論教學不同,其場所與時間并沒有限制,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一方面既能確保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性掌握,還能加強學生的運動訓練,從而在兩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2、理論教學與社團形式結合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于中小學的體育課程,通過將國外的俱樂部以及社團充分融入到我國的學校教育中,并以此來促進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效提高,從而推動我國的體育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這方面,國外一些學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英國,學校將體育活動主要分為3類,即運動會、兒童會以及俱樂部;而在日本,學校體育活動的實施形式主要以俱樂部或者是興趣班為主,其中俱樂部不受形式以及時間的限制。因此,我國的學校應積極吸取和借鑒國外這些優秀的經驗和成果,在合理引進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科學利用,從而更好地提高我國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在中學體育課程中運用模塊進行教學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分析,筆者進一步提出了一種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即復合式教學模式,旨在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及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鞏科呈.中學體育模塊教學現狀及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 張浩年.淺析中學體育模塊教學中的選項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1)
[3] 朱杰軍.余杭區農村中學體育模塊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2(34)
[4] 管 濟.淺析中學體育模塊教學的利與弊[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