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軻
摘 要:在新形勢下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意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習慣,強化教師教學行為的引導作用,以此來影響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教師教學行為;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生心理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對七年級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本人擬采取(1)問卷調查法;
(2)文獻法;(3)行動研究法等調查方法對本課題進行研究。
1.制訂相應的調查計劃。本課題的研究建立在實驗調查的基礎上,為了實驗的順利展開,本人制訂了以下計劃:
前半學期:
(1)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對英語學習的看法。抽取他們的一次英語考試成績。
(2)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教學,把好的學習方法講授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如何學好英語。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和此時對英語學習的看法。抽取他們的一次英語考試成績。
(3)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談話交流,調查他們覺得教師所講學習方法是否具有實踐性和是否受用。
后半學期:
(1)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教學,結合實際把學習方法切實用到學生學習中。
(2)學生進行相同的問卷調查。抽取學生的一次英語考試成績,和進步的學生談話,記錄學生是否使用所教學習方法,對照前半學期的學習狀況,建立實驗前和實驗后的對照數據。
2.制訂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相應調查活動的調查表,根據本實驗的需求整理出合理的調查表,然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抽取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談話,記錄談話內容。
4.觀察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下的變化,做好記錄。收集被談話學生的有關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對照談話時的記錄,分析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力和是否對其自覺學習有幫助。
二、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本小組雖然取得了一些預想的結果,證明了提出問題的準確性,并且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該實驗的不完善性。在該課題中本小組研究的是僅對七年級新生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影響,因此,調查的結果只是階段性的。為了證明該問題的高度準確性,應該對這些實驗班級進行跟蹤研究。
2.該實驗的調查方式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用于該調查的調查問卷是否合適并且是否有效度,應該對其進行權威性的測
試;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力,也應該作更為詳細的記錄和進行施行前的討論。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關鍵,在考試功能日益彰顯,學生負擔逐漸加重的現狀下,如何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活動仍是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
4.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有關因素的變化數據和資料的收集積累還不夠科學,課題實施教師還應積極總結與反思,進一步做好過程性資料的及時收集工作。
三、課題研究中需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本小組在對該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許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該問題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研究中為了更深入和更有效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除了繼續研究,還需在研究中考慮以下問題:
1.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在理論層面仍需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體系仍需完善。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評價,對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評價,教師教學行為評價等方面的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3.針對優等生與學困生的差異,如何分層次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需進一步研究。
本小組擬對該課題進行再調查,以得出更好的結論,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呂亮環.外語自主學習相關概念辨析:外語自主學習系列講座之一[J].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諸暨牌頭鎮中)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