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奠定基礎。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關鍵詞】主動學習 主動探求 終身學習能力 發展能力 長期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48-01
教育家葉圣陶說:“凡是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小學語文教學就培養學生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梁;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們必須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就此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自主學習的原始動力,只有當他們感興趣時,才能主動活潑地去學習。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松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激發學生的興趣。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孩子暢所欲言,精神上是放松的狀態,創設寬松、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大膽想象,感情激昂,思路開闊,甚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教師可以大膽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發言交流,讓學生有獨特看法,當然,形式是多樣的,學生可以下座,可以和好朋友,可以和感興趣的學生在一起討論、交流,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2.一節課的導語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導語,還要重視課堂上的每個環節,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好的導語尤為關鍵。據說魏書生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今天上哪篇課文,為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我想》一課時,上課伊始先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文中的這個 “我”會想些什么?他都想干什么?通過導入新課,激發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象,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二、把握好自主學習的關鍵
1.興趣只是種誘因,是動力,要使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于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功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引領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
2.啟迪激發積極的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保障,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于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縱深思考,如《“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讓學生想想在這樣危機的時刻,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乘客,你此時的心情怎樣?你會怎么辦?哈爾威船長為什么選擇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他能不能自己也選擇逃生?這個問題新穎,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而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懂得了做人的深層次道理。
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能以較高的效率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質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對標題進行質疑;對矛盾處進行質疑;對篇章中的詳略安排,敘述順序的變化,標點符號運用質疑;甚至對課文插圖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如教學《花臉》一課時,在充分的預習之后,學生疑問: 為什么花臉有“臭膠味”,我還喜歡戴呢?戴上關公的花臉就真的什么都不怕了嗎?京劇臉譜中白色,黃色都是什么意思?等等。課堂是屬于孩子們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有膽質疑,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求知識的過程,才能孕育學生創造的能量,點燃創造的火花。
三、開展活動是自主學習的動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空間,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口才,若只是盲日地提倡多讀多寫,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讀寫過程中加進了說和演,提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開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天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時,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動也是促進自主學習的動力??梢哉f有了活動,課堂就會充滿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更強。如教學《稱象》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練習排演小話劇,自己親自動手做稱“大象”的實驗,通過表演,通過實驗,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早在古時候曹聰就能想辦法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動腦筋,想辦法。
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決非一朝一夕或短期努力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堅持不懈的訓練和培養,因此具有長期性特點。對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成為一種教學思想,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充分挖掘自身學習潛能,增強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在自主的前提下進行學習活動,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導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這樣的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