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文
【摘要】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成果,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其次是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多讀一些好的課外書。
【關鍵詞】閱讀能力 興趣 方法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73-01
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行為,是人類吸取文化財富、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獲取信息的多少。據外國心理學家研究,中學生的學習70-80%都是通過閱讀這種方式來進行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識字積詞的重要途徑,而且能有效地發展思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研究,學生在心情愉快時掌握知識多而且思維活躍,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朱自清先生認為,必須使閱讀者對作品有閱讀興趣,才能完成閱讀任務、達到閱讀目的。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閱讀的重要意義
如果未能從思想上認識閱讀的重要意義,就不會重視閱讀,當然閱讀興趣就不會濃了。從學生升入初中開始,教師就要聯系生活實際有意去引導,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大語文環境
首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閱讀的主體。教師應以和藹可親的語言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開放課堂,民主教學。其次,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引入一些名言警句、優美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激發閱讀興趣。再次,開設第二課堂活動,如名言警句摘抄競賽、成語接龍競賽、談讀書心得體會、搞演講比賽、開辟論壇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在活動中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
(一)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用,授人以漁,則終身受之不盡”。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層級,教師應避免教學中閱讀指導的隨意性和零散現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導體系,能系統地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點撥。
1.感受性閱讀是閱讀能力和方法的基礎
讀書,關鍵要去“讀”。“讀”了才知道書中的事情理趣;“讀”了才能感受到文章作者那顆心為什么會如此歌唱;“讀”了才能品嘗到文章的深邃與空靈;將文章讀上兩三遍,或快讀全文,或細讀有關段落,或跳讀掃描,或吟誦喜愛的句子……總之,要用“心”鉆進去,去感受文章的精華。通過閱讀,由局部的字、詞、句、段到整體的觀點內容、藝術手法、人物形象,這樣即使再長再深的文章,只要下功夫去“閱讀”,那問題就迎刃而解。
2.理解性閱讀是培養閱讀良好品質、提高品位和閱讀能力的必經途徑
要達到理解的最佳效果必須做到四個方面:一要讀好文章前的提示和前言,把握閱讀目標和重點;二要讀好文章的關鍵段落語句,理解這些句段的含義以及句中關鍵詞語、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的作用;三要讀好文章下的注釋,生字詞語一一把握;四要讀好文章的“后記”或總結,整體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藝術手法。
3.鑒賞性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高層次的閱讀境界
鑒賞性閱讀是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時的一種審美活動。要真正進入“語文”的勝境,需要鑒賞閱讀。鑒賞優美的文學作品,能夠獲得身心的愉悅,更重要的是能夠借鑒作者觀察社會的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以及謀篇布局的思路。
4.比較性閱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做較為深入細致的帶有創造性成分的閱讀
即便是同類文章,其文體或構思或體裁的差異依舊明顯,應指導學生不斷的分析、咀嚼、鑒賞,從文章中“求同存異”,在“異中求同”中歸納出某些共性,找出規律性的認識,使學生在辨識中學會整體性比較,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
5.精練性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閱讀訓練方法
閱讀一篇文章時,對那些精彩片段、千字詩文、專欄文章、重點章節等要咬文嚼字,細啄細磨理解它的內涵,認真揣摩它的寫法,從中得到作文的必要知識。精讀要求細致,可細致不等于繁瑣,精讀要求深入,可深入不等于牽強附會,故作高深。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
1.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①培養閱讀速度,追求閱讀量
要求學生在有選擇地進行非課本閱讀的前提下,力求做到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盡可能多讀書。事實證明,語文成績、寫作能力突出的學生,其閱讀量往往是較大的。學生時期能大量地讀書,廣博地吸取知識,不但為其今后的深造創造條件,也會使腦筋更加聰明。
②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要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卡片。做讀書筆記“有助于鞏固記憶,積累知識,提高分析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也可提高閱讀效果。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名言名句、集知識要點、抄優美語段、編文章提綱、寫心得體會等。
③背誦積累名句名篇
背誦積累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歷史上一切有成就的政治家、文學家都能熟練地背誦許多東西,并能巧妙地運用于理論與實踐活動中。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諺語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名言,都強調了讀書和背誦的重要。因此,指導學生養成背誦積累名篇名句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向學生推薦好課外書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每位學生課外自讀每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我們知道并非所有的書都“開卷有益”,況且中學生本身還缺乏明辨是非,特別是抵制誘惑的能力,因此開展閱讀教學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要熱情地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又要幫助學生凈化閱讀內容、規范閱讀行為、提高閱讀品味,教育學生遠離黃色(色情)、灰色(反動)黑色(暴力)的讀物,拒絕“毒品”的誘惑,培養健康的閱讀情趣。教師要向學生推薦一些專業性強、閱讀品味高的《語文報》《讀者》等雜志。還可以推薦一些古今中外名著等,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開拓他們的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錢威,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
[2]張吉武.主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