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合林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最直接的實施者,是一個班集體的領頭羊,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影響到班級工作的開展。通過活動觀察,研究學生,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生活環境,同時,班主任以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班級管理 平等和諧 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82-01
班級管理過程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師生互動過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管理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的優劣。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使學生成為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適應社會發展的新人是班級管理的終極目的。
一、班級管理的內涵及作用
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遵循班級管理的規律,通過各種班級活動,運用指導、組織、督促和激勵等手段和方法,設計并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班級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為實現班級教育目標和管理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職能活動。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是班級管理最直接的實施者,是一個班集體的領頭羊,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影響到班級工作的開展。紛繁復雜的班級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重點,學校千頭萬緒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點點滴滴地去貫徹和完成。
二、研究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工作基礎
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三者協調一致,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關,在三者中起主導作用,但家庭是學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因此首先班主任應和家長緊密聯系,比較詳細和真實的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如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父母的職業,家庭成員情況,特別是學生的性格特征,是內向、外向,調皮、踏實,還是活潑、呆板,甚至學生的愛好、特長等等。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可通過家訪的方式獲得。其次,多接觸學生才會知道學生之所想,才會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第三要理解學生,要用換位角度來思考,這個“頭”必須班主任來開,使學生相信,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表達最真實的思想,班主任才能從中解惑答疑。第四,不僅要愛優等生,還要愛那些“學困生”,多與他們溝通。
三、平等和諧,是班級管理的工作策略
1.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教育離不開尊重,沒有尊重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二是熱心幫助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真誠地幫助第一個遇到困難的學生,自然拉近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三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增加與學生的交往頻率。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勤溝通、多交往,才能了解學生的心理,洞察學生的思想狀態,增進相互間的了解與信任。四是運用語言藝術,搭建溝通的橋梁。班主任語言要講究藝術,要精煉,話不在多而在于精,使之準確,恰到好處,力爭營造出“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
2.必要的指導、恰當的點撥。當學生有困惑時,尤其是在學生出現迷茫時,班主任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班主任要了解學生,要及時給學生以指導。
3.強調學生自主,提倡個性自由。實施新課標,提倡激勵教育,賞識教育,強調教師和家長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對話,給他們創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公開透明的班級管理,讓廣大學生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因此,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及班級決策過程中要實行全程公開,增強民主意識,建立平等、公正的秩序,來推進班級工作。
4.打造親兵,培養高素質的班級骨干。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能使班級工作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識。班主任要放開“權力”,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立班級公共事務管理小崗位,讓每個學生對班級工作負責,班干部,課代表,小組長,各級各類管理等都應讓學生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相互制約,通過學生的個性能力使每個學生能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位置,各展所長,各盡其能。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四、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的內核
馮恩洪說:“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與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生,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不同于課堂教育,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靈魂。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有許多方面,如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奮斗目標、班級課間活動等。帶領全班同學,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根據本班實際制定各種管理制度,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的目的。
五、三位一體,是班級管理的外殼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一致性,學校的教育、教學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班主任作為聯系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協調好學校與家庭、家長與班級的關系,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對學生的各方面教育才能整合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有效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1.做好“家訪”工作。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兩個教育主體的對話和交流,是老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更是一座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在家訪時應尊重家長,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要肯定學生的長處,盡量多向家長介紹孩子的優點,在這基礎上用比較婉轉的語言向家長指出孩子在某方面如果能努力的話,一定會更加出色。要幫助家長有針對性地找到孩子的成功或閃光之處,有助于孩子在家長的配合下,引導他們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使閃光點更加耀眼。
2.開好家長會,取得家長支持。班主任應積極利用家長會這一教育資源,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匯報班內學生思想、學習、健康狀況,指出應當注意的問題,并和家長一起研究改進教育方法,研究學生情況,改進班級工作。在家長會上,班主任不能單純向家長們介紹學生的學習狀況,公布本班學生的成績,更多地則是與家長一起探討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們的潛質和特長,分析孩子們目前的思想狀況,征求家長的合理建議,真正達到通過家長會促進班級、孩子進步的目的。
班主任是為班集體的專門管理而設計的角色,是對一個班級全體學生全面負責的教師,是該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協調者,是學生生命活動的推動者。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應從“權威”走向“以人為本”,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人人都是管理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們既遵循規律又講技巧,就能做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工作大全》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創新》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課堂管理與班級管理》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專業化視野中的小學班主任》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