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麗
摘 要:作為教師,要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結合,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與新課程共成長。
關鍵詞:教學行為;教育理念;教學反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我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工作將近15年,然而每每靜心思考,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慶幸自己能在中心小學這個充滿濃濃教研氣息的環境中不斷成長,能夠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學相長。幾年來,收獲的同時,總有不少領悟。
一、有“溫度”,無“深度”
教改初期,我們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效果,不斷批判傳統的“滿堂灌”現象,提出了諸如啟發式教學等新的方式方法。但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對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把握不佳,有時把啟發式教學方法簡單等同于提問,整節課頻繁而又隨意提問。課后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發現這種“滿堂問”只是形成了一種空洞的熱鬧現象,并不能真正達到優質課的目標。
我在上課過程中,還過分追求課堂趣味性而忽視了學科性。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提高學生的課堂興奮度確實很有幫助,但有時我為了追求課堂趣味性,一堂課以故事趣聞開頭,以詩歌散文結尾,這樣使得課堂“溫度”確實升高了,師生感情也很融洽。但往往為了講求形式而恰恰忽視了學科性、知識性、思想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的統一。
二、少了創新,多了呆板
身為教師,要具備靈活的駕馭和操控課堂的能力。可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管在平時還是在公開課中,我都缺少這種駕馭課堂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種公開課中,我總是有意識地營造“亮點”,總想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失時機地精心制造教學的亮點。自己在備課時就把“亮點”事先設計好了,總希望在課堂教學中隨機生成,可是在真正的課堂上,總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我覺得有遺憾的原因就是自己缺少這種駕馭課堂的能力。靜下來反思自己備課的各個環節,我發現之所以不能有一節自己滿意的課堂,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缺少教學的創新意識。
三、“人灌”變“機灌”
在現代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對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現實中的有些課堂教學中,有的時候多媒體輔助教學代替了整個教學手段,我的工作甚至簡化到只是在電腦前點點鼠標,成了名副其實的放映員,這樣的脫離實際的多媒體教學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過多追求語文課件的趣味性和新穎性而忽視了教學功能。計算機固然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但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其聲、光、影、畫等方面的運用必須與學生接受能力相適應。
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要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共成長。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
小學)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