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霏
摘 要:合作學習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每個人的特長優勢,按照一定的原則搭配組合成互幫互助的學習小組,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和提高。結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索與討論。
關鍵詞:合作學習;合理分工;積極評價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充分了解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圍繞共同的學習任務,可以相互扶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了個人優勢,又有效彌補了他人的不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完成知識遷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交際技能。鑒于此,筆者聯系近幾年的合作學習教學經驗,對初中物理合作教學進行討論與探索。
一、學習小組搭配
合作學習不是單純的前后桌組合,課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搭配方式比較多,但是我們不能一一套搬這樣的方式,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特長優勢進行統籌搭配。實際教學中,我們通常以共同進步和提高為目的,所以,自由組合等搭配方式不太嚴謹,起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實現組間公平競賽和組內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的目的,筆者通常以優勢互補為方法,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組建4~5人的小組。組內設置組長一名負責統籌安排學習任務,書記員一名負責記錄大家的合作成果。搭配過程中,我們不要只顧優等生,更要重視那些平時交流比較少、不敢開口問問題的同學,要安排對應的優等生幫帶他們,幫助他們盡快融合,使他們逐漸敢于開口交流,實現高質量的合作。
二、合作學習實施方要
1.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中合理分工是重要的一步,這是保證分工協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具體操作中,我們對發言、作記錄、總結演示等都要根據學生的實情進行統籌安排,注意職務定期輪換,這樣才能嘗試不同的任務,增長不同的技能。分工過程中,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要適時巡回檢查,回答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總結共性的問題,共同解釋。
比如,在教學初中物理“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相關內容時,其教學要求與目標為:(1)知道密度的概念;(2)嘗試用密度概念來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物理現象;(3)掌握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密
度的方法。針對教學目標我們來設置學習分工:(1)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先引導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的關于密度的基礎概念、單位和意義等知識;(2)組長組織大家自由發言,說一說現實生活中能用密度來解釋的生活現象,然后讓平時不愛發言的或者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總結,其他同學補充;(3)實驗測物質密度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得由組內的兩位中堅力量做技術總監,在旁邊觀察和指點。這樣分工有著明確的針對性,為接下來的合作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2.合作學習
合作分工完成學習的前奏后,組內同學開始按照自己的學習分工進行思考,然后發言,書記員進行成果記錄,最后通過相互幫扶完成動手實驗,最終使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以“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為例,合作學習時,針對教學目標我們來設置學習分工:(1)大家一起回顧上節課學過的密度的概念;(2)組內經過思考和討論,分別發言說幾個現實生活中用密度來解釋的現象,該環節讓平時不愛發言的或者基礎薄弱的同學優先回答,其他同學補充;(3)動手能力好的同學先進行測量密度的實驗,然后其他同學輪流操作,大家在旁邊觀察和指點。通過三個分工合作分別對應了三個學習目標的達成,這樣合理分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
當然,合作學習是互動熱烈的,我們無法用只言片語來進行詳細概述??傊?,我們要以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為出發點,讓學生在組內相互幫扶,相互協作,在互動中體現英語能力。
3.完善評價
合作學習的評價是針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的重要途徑,針對討論的內容教師要采用集體討論的模式得出結論,而不是簡單的否定和肯定來得出結論。而對合作學習過程中各小組的表現則要進行全面評價。教學實踐中,各組組長先在組內開展自評和互評,然后將問題總結出來,最后在課堂上各組展示問題和成果,我們再針對大家發現的問題進行指點和評價。例如,平時基礎比較差的同學經過思考找出了幾個現實生活中用密度概念可以解釋的例子,我們就要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肯定;還有在組間我們要進行成果展示,評論出做得比較認真、成果突出的學習小組,給予嘉獎。這樣的評價其實不用多少物質的獎勵,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肯定、鼓勵和促進。
總之,合作學習是立足學生實際認知規律的基本學習方式和方法,它能化整為零,將學生融入小組互動當中,這樣有利于充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在互助合作中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昌祥.小組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嘗試[J].中學物理:初中,2013(10).
[2]邵淑鸞.物理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J].湖南中學物理,2009(5).
(作者單位 重慶市第105中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