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云
【摘 要】體育作為強身健體的基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場地、教學三方面相結合,簡單闡述有效性課堂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出高效切實的可操作性措施。
【關鍵詞】中職體育 有效教學 策略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中職的體育教學也隨著有了很大的改革,教師的觀念突破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對現在中職學校體育課比較少,體育設施不完善,有一些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不大,要順利地完成中職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確保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體育老師探索的熱點。
一、因地制宜構建高效的場地器材
現在的中職體育教學,都普遍面臨一個問題,體育場地不夠、器材落后,學校對體育設施的投入不能支撐學生對體育器材的需求,面對《新課程標準》中對體育相關的器材沒有嚴格的要求,例如,有的學校只有為數很少的籃球場和簡陋的排球場、足球場,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教學,老師和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去開發利用,例如跳繩、踢毽這些簡單的體育器材,我們就可以自己去制作,學生不僅體會到體育的樂趣,還體會到自制的快樂,再比如羽毛球場地沒有羽毛球網,我們就可以利用一些簡易的竹竿和廢舊的繩子自己動手編制羽毛球網,充分利用了體育場地的現有設施,同時結合學生的要求,在教授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克服了場地器材的限制。
二、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實際教學
新的課改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這就需要我們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切實地做好學生的后盾,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積極地發揮學生的優勢,首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興趣、體質和性格,對學生在鍛煉方式、起跑速度、難度掌握上建立不同的標準,根據他們的個體需求,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其次對于“優等生”和“后進生”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他們往往表現的領域不同,發揮出的潛力也大不相同,體育的強弱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捕捉學生的特長,展開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閃光點,尋找到運動的自信,老師更應該積極地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優點,揚長避短,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他們的潛動力。
三、注重教學內容的靈活多樣性
建立開放式的體育課堂,應對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青年人的顯著特點是追求時尚與潮流,我們老師也要對視關注流行運動,符合時代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前沿的運動素材,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例如瑜伽、街舞的借鑒,可以很好地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1.設計切實有趣的課堂導入
利用一些熱門的體育事件和大眾關注的體育賽事來導入課堂。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學生對這節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結合本節課所要講的內容,設計一些相應的名人效應來幫助我們導入新課,例如在學習跨欄前,先給學生討論一下劉翔的跨欄成績,讓學生討論這樣成績的取得要靠幾個要領,不僅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還有很多模仿劉翔跨欄的。再如上籃球課時,先講解一下姚明的投籃、扣籃,姚明在籃球場上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的,與科比有哪些不同,我們自身的優勢是什么,讓學生將明星的優勢與自身結合起來,使學生很高興能與明星打一個位置,要學生找到球星的感覺,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切實地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2.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
根據自己授課內容的不同,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訓練的同時,感覺有收獲感,有愉悅感。例如在練習耐久跑時,讓學生穿插一些小動作,超速、慢跑、調整,隨時變換隊伍的形狀,適時的交替性的領跑,在跑步中高唱勵志歌,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跑步,而是在進行一次旅程,隨時給予鼓勵,形成競爭意識,將長跑變得有趣味性,有參與性。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
四、建立體育理念追求體現價值
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信念,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只有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的。在體育的道路上,對體育理念的理解和執著的追求才正真對體育的熱愛,才是一種能力的升華。體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們一種體育的習慣,全面地發展學生的體能素質,讓學生養成終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不僅要體會到體育強身健體的作用,另外還可以磨煉人的意志,鍛煉人的性情。使學生擁有一定的體育思想,具有一定的體育技能,對體育有一定的感情,能夠正確科學的對待體育事業,這就要求老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逐漸地向學生滲透這樣的思想,例如在長跑中磨煉他們的意志,在體育競技中,鍛煉他們拼搏進取的精神,不到結束不放棄的意念,以林丹的精神來激勵他們。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體會正真的體育精神。
總之,提高中職學校的體育活動,單靠一種方式、一種思想是不夠的,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的積累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走到學生中去,聽取學生的心聲,克服教學上的困難,用于探索,才能使我們的體育課堂高效、務實。
【參考文獻】
[1]宋盡賢,賴天德,胡濱. 第三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綜述[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
[2]陳志丹. 體育有效教學的理念及策略[J]. 教學與管理,2007(14).
[3]錢胡芳. 對中學有效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 考試周刊,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