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摘 要: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教師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各種研究活動并最終獲取知識技能,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近幾年來風靡世界,也是數學新課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好探究式教學。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課堂氛圍;問題意識;組織活動
在近年來的實踐中,各地教師都對探究式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很多很好的成功經驗,筆者在此也將自己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踐探究式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貢獻出來,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做好探究式教學,就要建立有利于師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心理很不成熟,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充分不斷戰勝自己的弱點、強化自己的學習心理,因此,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讓師生更加融洽溝通,讓學生不斷受到鼓勵和支持,最終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教授小學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種比較自由、平等、信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快樂和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各種形體的面積如何計算這方面的內容時,可以從身邊的例子出發,讓學生對面積的計算產生問題意識,如:買一塊長方形的布需要多少錢?買一塊正方形的瓷磚需要多少錢?這都是和面積相關的,從而讓他們帶著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始研究學習,讓他們激發出探求新知的欲望,又明確探索目標與方向。
二、做好探究式教學,就要創建有利于營造問題意識的情境
強烈的問題意識是開始創建一種良好的學習模式的開始,只有問題驅動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持久性和創造力的學習。尤其是對于小學生這樣一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的特別群體來說更是如此。創造問題意識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心理,要故意營造一種難題、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產生研究數學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數學不是枯燥的、不是脫離生活的、不是沒有用的。比如,在學習分數這方面的內容時,可以讓他們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出發來理解分數的意義:放了三兩面以后,要放半碗水,這半碗水怎么用數字來表達哪?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就可以對分數的表達和意義進行學習了。
三、做好探究式教學,就要多組織探究活動以便讓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和生活息息相關,而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各種事務都是熱心參與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中,要始終注意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生活,特別注意生活中涉及數學方面的內容,注意用數學的思維來觀察生活。比如,在講解小數點方面的內容時,就可以用媽媽買菜的例子來說明:媽媽買了50.4元的菜,用角做單元是如何表示的?用百元來表示是如何的?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更深層次的探究活動要比這復雜和有意義,教師要牢記不能光依靠這些簡單的生活實踐,而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猜想和證實活動,以讓他們發掘更多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事實。
總之,做好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思路和具體做法很多,筆者所述上面三條只是較常用的三條,更多的內容還有待各位同仁發掘。
參考文獻:
謝麗萍.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1(2).
(作者單位 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高寺小學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