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逢春
摘 要:漢語教學在學生人格塑造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漢語教學,正確認識漢語課程的性質,不斷改革漢語教學,在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能力的同時,發展少數民族學生的人格素質。
關鍵詞:漢語教學;民族學生;人格素養;課程設置
漢語教學是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健全人格的一個重要途徑,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漢語教學的總目標之一。怎樣才能有效培養民族學生的良好人格品質呢?
一、正確認識漢語課程的性質,融人格教育于漢語教學之中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漢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白鳛榈诙Z言教學,漢語課程的首要特點是工具性,同時兼顧人文性,這是漢語課程的基本特點。”漢語言承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少數民族學生只有深入了解漢語言包蘊的思想才情,參透漢語言包含的民族底蘊,才能真正掌握漢語言,完善人格品質,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漢語課程的性質,在體現工具性的同時,兼顧人文性。要融思想品德教育于漢語教學中,在教學語言知識的同時,重視多元文化的熏陶浸染,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為人師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教師是離學生最近的榜樣之一,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處世態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吧斫讨赜谘越獭?,教師要完善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1.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塑造良好的形象,以德服人
教師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用與時代相適應的思想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
2.爭取學生熱愛教師所教學科
“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苯處熞粩嗵岣咦陨淼臉I務水平,拓展知識面,以豐富的知識、優秀的專業水平,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讓他們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上漢語課,樂于接受來自老師的道德影響。
3.熱愛民族教育事業,尊重民族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鼓勵為主,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
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程度低的學生,要縱向比較,多發現其優點,肯定其成績,培養其自尊心、自信心;程度高的學生,多橫向比較,讓其看到其他學校、其他地區的學生的長處、優勢,認識到山外有山,學會不自傲。
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教會學生公平待人、積極進取,養成自尊、自信、自愛、積極向上的品格。
三、開發漢語課程中的人文資源,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現行教材具有拓展的空間,選文大多“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漢語教學中隨機滲透人文教育,不間斷地進行啟發誘導,完成人格的培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漢語文,自主感悟文本,受到思想熏陶。如,教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一文,我提出了以下問題:
(1)小說寫了什么事情?
(2)為什么說他們是最聰明的?
(3)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讓我們知道什么?
(4)文章為什么以“麥琪的禮物”為題?
(5)補敘出小說中的情節空白部分。讓學生結合這些問題自主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最后點明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德拉和杰姆犧牲的是最珍貴的東西,他們放棄了美貌和財富去愛對方,這兩份沉重的禮物寓含著一個時代的重負,突出了主人公人性的真、善、美,讓人難以忘懷,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與人格教育融為
一體。
2.開發課外文化資源,發展學生的人格品質
改變封閉的班級授課狀態,提供開放自主、獨具特色的漢語資源平臺,利用豐富的校內文化教育資源,拓寬漢語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漢語,發展健康個性。如:開發黑板報、報紙,宣傳欄等優勢資源,以每日一說的形式,讓大家發表搜集來的名言警句,發表對生活的感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要求學生摘抄偉人逆境成才,立志奮斗的事跡,使學生有學習漢語能力的同時提高思想修養。開發校外文化資源,如:布置新聞話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大事,利用橫幅、對聯、公益廣告、廣播、電視等資源,豐富漢語信息,讓學生吸納漢語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滋潤靈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