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生
摘要 針對高職園林專業特點,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構建職業能力三級指標體系,以定量化的數值反映學生職業能力水平,為有針對性地改善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提供依據。
關鍵詞 職業能力;模糊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S-01;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6-09252-03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dicator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ents
FANG Jin-sheng (Ch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izhou, Anhui 247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the index system of three levels of occupation ability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constructed, quantitative values were used to reflect the level of occup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occupation 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abilities; FAHP; Index system
現階段,高職園林專業主要是針對設計員、施工員、造價員等崗位,培養園林行業、企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1],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后直接“頂崗”工作,無需再適應、再培訓。
黃炎培先生、趙志群教授、李家華教授等諸多專家曾對職業能力的內涵做了詳盡的論述[2-5],但在對職業能力做出科學定義的同時,如何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全面、有效、準確的評價,是高職教育研究的難點,也是熱點課題[6],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同時可以通過評價指標的導向和評價信息的反饋,使學生明確發展方向,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提升就業競爭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7]。
1 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職業能力的評價,首先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即職業能力標準,再搜集學生的能力表現證據,對照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指出其薄弱環節,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8-9]。
1.1 評價指標的選取
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評價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反映其水平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較多,為了客觀、準確、完整地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做出評價,必須要篩選出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指標,建立多指標評價的層次結構。因此,根據全面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進行分析的原則,在定性分析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收集資料、社會調研、專家咨詢等途徑,與園林行業、企業人員共同探討、分析崗位工作任務[10-11],選取評價指標,力求評價指標的設置與社會需求高度吻合。
1.1.1 職業品質。職業品質是個人思想、品質等內在素質在為人處事中的外在表現。好的職業品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需要一些先天性條件和平時的培養,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品質。為更好地學習職業知識和運用職業技能,學生應具備的職業品質包括思想素質、文化修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承受壓力能力、健康意識。
1.1.2 職業基本能力。職業基本能力是從事崗位工作的基礎能力,是專業技能獲取和拓展能力提高的基礎。根據我國園林專業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學生應具備的職業基本能力包括崗位認知能力、審美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推理運算能力、方法能力、執行能力、決策能力。
1.1.3 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從事崗位工作所必需具備的技能,也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點。為適應當前園林專業崗位的需求,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包括識圖與讀圖能力、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能力、園林設計能力、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能力、園林工程招投標與預決算能力、園林繪圖能力、園林植物生產及工程養護能力。
1.1.4 拓展能力。拓展能力是個人主動適應社會、自我提高、善于創新的關鍵能力。為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職業崗位的發展變化,學生應具備的拓展能力包括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競爭意識、適應與調整能力。
依照以上分析,按照層次分析法,構建的高職園林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分為目標層(A)、準則層(B)和指標層(C)3個層次,總體目標為職業能力水平;準則層包括職業品質、職業基本能力、專業技能與拓展能力;準則層之下選取若干個指標[12-14],共28個指標構成指標層,具體見表1。
1.2 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評價時,選定的指標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和重要性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須確定指標的權重[15]。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用于描述該指標與同級其他指標相比較,其對上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即其在整個體系中的貢獻率。權重值的大小直接影響評價結果,它的準確度關系到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因此,確定指標權重值是職業能力評價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根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關系,將低層的指標權重值乘以其上層指標權重值,可計算出各指標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綜合權重。通過以上步驟,高職園林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各指標的相對權重與綜合權重值如表1所示。
2 評價的組織實施及培養對策
2.1 評價結果的計算
對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學業成績、問卷調查等方式搜集學生職業能力表現的證據,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對應指標進行賦值,若采用專家打分,取平均值作為該項能力要素的得分,然后分別確定各準則層要素評價值與職業能力水平綜合評價值。
各準則層要素的評價值可通過其下層的各項指標加權綜合計算得到,公式為:B=CiWi,其中,B為準則層某要素的評價得分,Ci為要素下層某項指標評價值,Wi為某項指標對于該準則層的權重。
職業能力水平綜合評價值是通過對準則層指標加權求和的方法得出,公式為:A=BiWi,其中,A為被評價學生職業能力綜合評價得分,Bi為準則層某要素的評價得分,Wi為準則層某要素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
將評語集分為四級,即V={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別代表被評價學生職業能力水平高、較高、中等、低4種水平。職業能力評價得分與其對應的等級如表2所示。
2.2 評價結果分析
按照所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依據搜集的學生職業能力表現證據,從系統角度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各子系統(即學生的職業品質、職業基本能力、專業技能與拓展能力)進行評價,同時可以對學生職業能力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如從園林技術專業2011級同學中隨機抽取了20名同學,計算出各分項指標和綜合得分。綜合分值多處于[60,75],表明其職業能力大都處在“中等”的水平,說明高職學生“總體職業能力不強”這一現狀。20名同學平均得分很低的指標分別是:C17(決策能力)、C13(團隊協作能力);得分較低有:C12(人際溝通能力)、C11(信息處理能力)、C25(社會實踐能力)、C26(創新能力)。由此可知,學生職業能力欠缺突出地表現為社會經驗不豐富,工作能力相對較低。
2.3 培養對策
學校應結合社會實際,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加大課程與教學改革力度,把職業能力訓練與考核納入教學內容中,主動應對社會的動態變化,“苦練內功”,以培養既能滿足社會需求,又能滿足個性發展的職業人才,使學生獲取更多生存與發展空間。
2.3.1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進一步提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學生逐個進行職業能力的量化評價,全面分析學生的職業品質、職業基本能力、專業技能與拓展能力,找出在現行教學組織實施中職業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進而分析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構等方面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使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
2.3.2 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重心,加大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改革。
利用學生職業能力評價量化表分析學生的職業品質、職業基本能力,從而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基礎,依據學生的基礎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同時指導學生制訂有針對性的個人學習計劃,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實現從“群體施教”到“因材施教”的轉變。
2.3.3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多維度的實踐教學體系。
職業能力構成中的崗位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多種能力僅依賴常規的課堂教學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只有加大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通過課堂隨訓、課程綜合訓練、項目實訓、企業頂崗實踐等多維度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工程意識,讓學生在做事的同時學會做人,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2.3.4 樹立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育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保證。通過“走出去”,讓教師深入社會、企業,參與實踐,用其豐富的理論知識服務于社會的同時,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運用,了解市場信息,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采用“請進來”,引進實踐能力豐富的能工巧匠擔任實踐教師,行業專家學者擔任專兼職教師,進行專業有關內容的教學與指導,實現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知識的融合。
3 結語
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將復雜的評價因素構建為一目了然的層次性結構,同時把缺乏必要數據的評價因素通過兩兩比較加以量化確定其權重,使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用0~100分的連續變化值取代常見的隸屬度評價值,定量化和客觀性更為突顯,便于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排序;可以采用專門軟件或EXCEL表格進行評價值的自動計算,提高評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職業能力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對評價指標進行設置,經調整即可運用,擴展其應用范圍;在評價、計算過程中,每一項能力指標以量化的數值得以體現,有利于了解被評價者職業能力現狀,發現其薄弱環節,便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為有針對性地改善和提高提供依據。因此,該評價方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具有較好的參考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戴啟培.構建池州職院園林人才培養新體系[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27(3):117-119.
[2] 黃炎培.新大陸之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17.
[3] 黃炎培.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 趙志群.再談職業能力與能力研究[J].職教論壇,2010(24):1.
[5] 李家華,黃天貴.職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馬向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3):31-33.
[7] 王江濤,俞啟定. 職業能力培養的歷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3):18-21.
[8] 王穎.關于高職園林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7(3):83-85,88.
[9] 王培君.大學生就業能力模型研究綜述[J].教育與職業,2009,11(32):20-22.
[10] 牛同訓.企業視角下高職生職業能力評價模型與應用[J].繼續教育研究,2010(7):67-69.
[11] 孟繁,謝聯瑞,何向彤.工程技術人員職業能力與績效的實證分析[J].科技與經濟,2012,25(3):86-90.
[12] 胡國勝,封栩琛.談大學生四種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9,9(26):163-164.
[13] 陳才,李兆元,鞏慧琴.導游職業能力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業界、學界雙重視角的探討[J].旅游論壇,2012,5(1):80-84.
[14] 趙瓊梅,左曉琴.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構成與評價[J].教育與職業,2011,10(29):185-187.
[15] 張英,馮艷芳.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0(5):707-710.
[16] 張吉軍.模糊層次分析法[J].模糊系統與數學,2000,14(2):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