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
【摘要】當代音樂教育提倡師生互動,盡可能開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角色的扮演者,從而使音樂課堂教學達到最好效果。文章主要探討了新課標實施之后,高師院校采用音樂創新教育與課堂師生互動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期望有助于高師音樂教育的開展,發掘大學生的潛力。
【關鍵詞】音樂教育;創新音樂教育;課堂互動
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完善、心靈的健康成長、智慧的啟迪開拓乃至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我國古代美學名著《樂記》記載:“大小相成,終始相生,唱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充分發揮音樂的功能和特點,讓大學生建立完美的心理結構,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應,注重采用創新音樂教學與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一、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
(一)音樂創新教學定義
音樂創新教學有別于傳統式教學,采用多樣教學方式和道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自發地去學習理解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這基礎上建立適合自己的快樂音樂學習體系。
課堂互動是指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通過新穎的課堂設計,師生都是參與者,沒有主次之分。一次成功的課堂互動,會使學生對音樂更加感興趣,不斷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整體音樂素養。教師和學生作為整個課堂的參與者,通過良好的溝通交流,一起討論音樂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學生能主動進行學習,教師也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對學生的作用
以往的課堂上,教師扮演主角,基本上是刻板地向學生灌輸樂理知識。然而在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代,更加受西方教學的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事實證明,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比起一味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生,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創新的教學方式、良好的師生互動更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保障學習效率的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三)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的異同
1.不同之處。
音樂創新教學是將教學寓于游戲之中,學生是主導者,老師是引導者。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而師生課堂互動教學,是采用師生互動模式,老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沒有主次之分。
2.相同之處。
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都弱化了傳統音樂教育中老師的主動地位,更加尊重學生,都需要融洽的師生關系作為課堂順開展的基礎,而且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二、高師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師采用“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提高。在現在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是長期的傳統教育模式對老師和學生產生的深刻影響依然存在,這些影響導致了即使現在的音樂教學采用了創新音樂及課堂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諸多令人不滿之處。
(一)互動方式單一,互動手段利用不充分
在課堂教學中,一般首先由老師提問,然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學生回答,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答案一一解答。這是最為常用也是最簡單的一種互動方式。這單一的互動模式,只能為學生創造一種情景,學生不能全面地去欣賞和認識音樂。然而現代教學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被動接收知識轉變為主動吸取知識。所以課堂中的互動應注意多情景教學,能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了解音樂。
(二)情感互動不充分
音樂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音樂是能反映出人的內心的一種交流方式,所以里面應該富含情感。音樂的這種特質就決定了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入情感的互動,盡可能引導學生向歌曲中傾注情感。然而在高師音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間的情感交流幾乎為空白。
(三)互動受教材限制
成功的互動教學應該是在基礎知識架構之上,以知識的傳達和人的情感反饋構建起互動,過程應該是輕松和不拘一格的。然而高師的音樂教學,較多地參考了教材內容,設計的互動過程也多是呆板的知識傳達,沒有體現人的互動。
三、高師音樂創新教學與師生課堂互動教學建議
(一)改變教師教學的思維定勢,豐富師生互動教學手段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往往都有自己的風格,通俗點說就是教學習慣。這種教學習慣是經過長時間的教學以后,教師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上形成的。一旦教師以同樣的教學風格去教授每一個學生,用相同的思維去教授不同知識點,其教學效果將不甚理想。在音樂教師形成思維定勢以后,其主導的課堂將一成不變,沒有新意,學生們也會沒有學習熱情,更加不會自發學習。
所以教師在教學之中應該克服自身思維的拘束,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同時根據不同的知識點設計有特點的互動課程,加強對學生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及時收集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并不斷修正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對音樂有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
(二)增強互動的感性體驗
音樂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抽象的知識往往需要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才能學得好。因此課堂上師生的情感互動甚是重要,一次良好的課堂互動,能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性認識,能引導學生對音樂付出情感,加深對音樂的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恰當的互動模式,帶動學生的熱情,讓其學會代人情景學習音樂,這樣增強音樂感性認識的方法對音樂的學習有很好的效果。但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到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音樂會有不同的感性認識,不同的感性體驗會使學生大腦中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形象,也會對音樂學習的效果產生影響。
(三)改進教學方法
雖然在高師的音樂教育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被越來越重視,但是傳統教育對師生的影響深刻,使得創新音樂教學和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音樂創新教育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但是學生往往對課堂上的游戲更加感興趣,這就偏離了創新教育的基本宗旨。這單一的互動模式,只能為學生創造一種情景,學生不能全面地去欣賞和認識音樂。然而現代教學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被動接收知識轉變為主動吸取知識。
參考文獻
[1]李菲,李會云.鄉村中小學管理效能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1).
[2]蒙海紅.淺談音樂教育理論的新發展[J].新教育,2008,(12).
[3]陳榮.音樂課程標準實施中的問題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