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偉
摘 要:對于高三學科教學而言,其受到巨大的升學壓力影響而多陷入題海戰術、拼時間的窠臼,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負擔極重,積極性也大為降低,高三文科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當前教育改革圍繞課程改革展開,促使教育工作者對數學教育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考慮,教育界也更為關注學生認知受個性的影響程度。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作了強調,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基于此,就高三文科班數學高效教學實踐方案展開研究,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課堂;高效教學;實踐探究
高三學科教學的關鍵在于高效二字,這同時也是高三各學科教師一貫重視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對高三文科班數學高效教學進行研究,應和了當前國內數學教育發展需求,有利于新課改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推進了教師職業專業化,對國際比較教育研究而言也不無裨益。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高效教學的概念,對高三文科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與高三數學教學實踐案例相結合,指出當前高三文科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高效教學理念
1.高效教學理念的起源
在20世紀上半葉,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范圍內興起了教學科學化運動,其提出了“教學是科學還是藝術”這一爭論和共識,高效教學理念也源自于此。西方教育理論在20世紀以前始終將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來對待,所以在西方傳統教育理念中,教學也應該是個性化行為的一種,完全由教師全權負責,且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外界因素復雜多變,很難通過科學方法加以研究。但隨著科學與科學思潮的不斷發展,“教學也是科學”這一觀念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教育工作者開始對教學的社會學基礎、心理學基礎以及哲學基礎予以關注和研究,同
時也開始通過實驗、觀察等科學方法來對教學問題展開研究。高效教學理念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2.高效教學的界定
當前,國內在教學效率方面的界定主要包括預期實現比例
說、投入產出比例說、時間利用狀況說、學習效率衡量說等幾大觀點,但這些觀點都嘗試以測量和評價教學效率為出發點對教學效率進行界定,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試圖套用自然科學內涵下關于效率的認知,同時由于教學效率相關影響因素紛繁復雜,因而教學效率不可能通過偽科學的、片面的計算公式簡單推演所得。
教學不僅是藝術,同時又是科學,這一共識為高效教學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礎。其中的科學認知要求高效教學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并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而其中的藝術認知有要求我們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同時還應充分體現出為人師者的教學智慧及個性;二者合二為一則要求高效教學不僅應同時體現出合理性、科學性,還應充分體現出創造性和藝術性,既不因科學性要求而導致教學過于呆板僵化,又不會因對藝術性過分強調而與教學規律相悖。
教學觀的差異必然導致高效教學觀的不同,來自行為主義的、人本主義的以及認知主義的教學觀在“高效”方面皆有不同詮釋,從操作層面而言,我們這樣定義和界定高效教學——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層面成功、有效的教學行為,效能與發展是這種行為的核心,其涵蓋了教與學兩種行為的交互作用及高效性。換言之,高效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得到有效激發,促進其進步與發展,從而能夠強效益、優效果、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簡言之,教學行為是否高效,并非取決于教師的自我感覺,而應重視學生的感受,學生如果沒有學習興趣,或者沒有在課堂教學中受益,那么即便教師做的再多也是無用功;學生學的雖然努力,然后沒有獲取應有發展,同樣也可視為低效、無效教學。
二、當前高三文科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剛工作第6年,有幸帶了三屆高三畢業班,其中兩屆是學校的文科次重點班級,根據向老教師學習來的經驗,以及在網絡上與各地學校教師的交流溝通,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就高三文科班數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進行整理和總結,先歸納為以下幾點:
1.盲目拔高、盲從而導致與實際情況脫節
有的學校和教師不從學校教學實際水平出發,盲目攀高,不
考慮學生實際學習基礎水平,導致教學行為與學生實際學情不符,脫節嚴重。此種教學思維對高考中“變”“難”的特點過于偏重,而對其“不變”的特點卻有所忽視。學生不考慮學情、不從實際出發,盲目引入“百校”聯考題,或者大量引用往屆調研試卷進行填鴨式教學演練,課堂教學內容過于繁雜、深奧,學生在這種重壓下苦不堪言,其學習積極性自然也無法有效提升。
2.忽視基礎知識,丟本離綱
有的教師憑借自己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備課時往往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僅憑個人經驗和各類教輔資料開展教學,導致其對于教材的研究缺乏有效深入,一部分教學價值極高的內容被忽視,甚至還有些教師在高一就大量引入高考訓練題來拓展教學,導致一開始學生學習根基不穩,而難度較高的學習內容也使學生在高一對數學教學心生厭倦。
3.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師生間缺乏溝通交流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對此也表示認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總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而無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其自主學習,由此在整個高三教學過程中,回歸于滿堂灌、單向知識傳授、被動學習和機械訓練傳統教學模式的傾向就越明顯,教師對課堂教學掌控過嚴,而對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思考拓展的體驗過于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需求、障礙以及問題得不到教師關注,這就導致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缺乏真正的了解,而無法為之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所謂的教學自然也成為無源之水。
4.課堂效率過低,浪費時間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發現,浪費時間、課堂效率過低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觀點。雖然高三教師不辭勞苦、不厭其煩地傾心于教學,但收效似乎并不大,學生對此毫無觸動,甚至心生反感,這無疑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種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授課時過于隨意而缺乏明確教學目標,對于短短一節課里要讓學生學會哪些知識,達到何種水平或標準往往不夠明確,學生在此種情況下也稀里糊涂;還有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習題時總是滔滔不絕、一發而不可收,對于學生的思維實情缺乏關注,提出的問題也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討論也難以深入,學生的學習激情難以得到有效激發,因而也就無法就所學知識作進一步拓寬和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分析以及判斷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學習思維受到抑制。此外,課堂教學設計過于雜亂也不容忽視。有的教師備課不足,未對課堂教學內容做合理布局安排,教學活動缺乏清晰明確的方案和思路。
三、高三文科班數學高效教學策略
1.妥善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學實施和達成課程目標的主要依據與重要資源。對于高三文科數學高效教學而言,充分利用教材功能可事半功倍,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大部分教師在高一、高二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基于教材拔高教學要求,且對高效利用教材過于忽視,學生由此在認識教材內容中的基本定義、概念以及定理方面缺乏深入性而無法徹底吃透。實際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數學教材為具體體現,而數學教材又是數學知識的系統載體,學生所要掌握的數學能力、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無一不是以數學教材為具體體現。因而高三數學教學應嚴格做到以課本為根本立足點,務實學生基礎,引導學生深入發掘和拓展課本知識,然后回歸課本,不斷完善已有知識網絡,掌握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判斷函數奇偶性的等式f(-x)=-f(x),f(-x)=f(x)為例,在此等式中,首先應考慮“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這一隱含前提,然而,大部分學生初學時卻經常對這一重要前提忽視或不理解,從而導致失誤。
2.向學生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加強師生溝通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相信每位教師都不陌生:有些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業務能力,并且能夠在課堂上完美展示自己巧妙的、臻于成熟的解題思路,學生對此也佩服不已,然而實際教學效果卻難以令人滿意,究其根源,應在于學生只能看到解答結果,而解題思維卻過于模糊,其解題需求與思維起點之間所需要的分析能力、分析方法以及應掌握的知識點大量缺失。
而教師往往因課堂時間有限而“強行”占用了學生獨立思考空間,導致學生思維逐漸趨于“標準化”“模式化”,在解決問題方面產生嚴重的心理依賴,其解題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難以得到實質性提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始終與學生思維節奏同步,向其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教會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并運用實例展示教師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遇到障礙時如何調整思維方向,在某種情況下還要用于暴露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來發現和糾正,借此來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3.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對于大多數文科生而言,他們在解題時通常只滿足于順利解答,在課堂活動中只要能夠聽懂就萬事大吉,沒有養成探究的學習習慣。因而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反思課堂所學知識以及解題過程對于高三文科班學生而言是極為必要的。反思有利于在數學問題解題過程中提升其調節與監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出出錯率較高的題目,并基于下列三個環節來啟發學生反思:
(1)嘗試提示學生是否已經充分利用已知條件;
(2)提示學生是否發現了隱含條件;
(3)提示學生就其分析和推理結論進行反思,確認其是否合理,還可在課后數學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檔案,例如反思日記、聽課筆記等來深化反思性學習。
高三文科班數學高效教學不僅要面對新課改理念的要求,還要面對高考的挑戰。因而,高三數學教學應推進教學模式改革,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真正參與課堂教學,確保高效的課堂訓練,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文研.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8):129-131.
[2]紀洽寬.類比思維在高中數學教學和解題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42):72-73.
[3]胡愛君.淺論情景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才智,2011(8):118-119.
[4]楊丹丹.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J].現代交際,2013(6):170.
[5]趙曄明.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145-147.
[6]肖學勝.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案例應用探究[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7):15-15.
[7]黃桂君.初中教材知識點的變化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影響[J].數學通報,2010(10):8-10.
[8]朱建明.高中數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1(10):51-52.
|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