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相
摘 要: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使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對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使其可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教學的需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義務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不僅僅會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其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些對學生日后的學習以及更好的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小學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同時也是一切教學的基礎,在這一學習階段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算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方法探討
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有很多問題經過多次解答學生依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對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更好地進行授課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革,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接受授課的內容,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面對當前教育的發(fā)展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以及授課的需要,造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低效課堂越來越普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新的教學形式,就要找到新的對策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本文就從小學數學的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概括性的分析和探討。
一、小學數學教學低效、無效的現(xiàn)狀及其表現(xiàn)
1.教學設施運用不當,情境創(chuàng)設偏離主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高科技產品也逐漸走進了小學課堂,其中多媒體的運用就是主要的一個體現(xiàn),但是在對多媒體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當行為,老師無法抓住教學的中心,以至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偏離教學的主體,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提問過于簡單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相當于有效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提問過于簡單,思考價值不強,不能引起學生深入的思考,無法達到提問的目的。而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存在空泛、意識不清楚的現(xiàn)象,學生無法正確地掌握老師的問題,以至于回答五花八門,甚至偏離教學,進而導致教學缺乏效率。
3.自主探究學習缺乏“度”
隨著學生思維的開拓以及教學的需求,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多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本是給學生自主發(fā)揮的機會,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往往無法把握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限度,大多數時候會將“自主”變成“自流”,導致課堂缺乏教師的引導,學生只是進行膚淺的學習,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已經對小學數學教學低效、無效的現(xiàn)狀及其表現(xiàn)進行了概括性的分析,那么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一定的提高,使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下面本文就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進行探討和分析。
1.有限度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其進行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把握課堂,不能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要進行有限度的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構建。如:老師在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有限度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來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老師可以先對通分以及約分的方法進行解答,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最小公倍數以及最大公約數的計算,之后就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但是,老師也不能就這樣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老師要在課堂中進行巡視,找到學生計算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對不認真學習的同學進行管教,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在學習,在最后由老師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總結,將學生容易犯的錯誤進行統(tǒng)一的歸納與講解,避免類似問題的反復出現(xiàn),這樣老師既讓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同時也對課堂有一定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
2.正確對教學設備進行運用,合理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如:老師在對“連減法運算”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教學設備,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建合理的教學情境,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老師可以制作這樣的視頻,一只勤勞的兔子在秋天第一個收獲了34個蘿卜,經過一段時間吃掉了8個,他看到年邁的兔爺爺沒有蘿卜很可憐,就給了他5個,最后以一個問號進行提問:“小兔子還剩多少蘿卜呢?”首先這樣的視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題目進行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連減法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方法將知識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理解和學習。
3.巧妙地提出問題,要具有針對性
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適當提出問題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如老師在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平行四邊形有很多,長方形、正方形等都屬于這一范疇,老師可以對平行四邊形所包含的范圍進行解釋,之后由學生根據這些圖形的統(tǒng)一特點進行總結,老師可以這樣提問:“平行四邊形具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可以通過尺子、量角器等工具進行探索,他們通過度量會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且平行,對角相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了了解和掌握,這樣的學習會使學生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而且這樣的提問方式比較巧妙,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加入讓學生研究的部分,而且研究的是課堂的主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
4.構建師生互動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有著積極的作用,而構建師生活動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模式。如:老師在對“長方體的認識”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構建師生互動課堂,老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問題,在對長方體有多少條邊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我們都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那么我們怎么去驗證長方體有多少條邊呢?”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一個長方體的模具,帶領學生進行邊的統(tǒng)計,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對長方體邊的認識更加深刻,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5.通過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提高教學效率
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對其進行有效的學習。如:老師在對“除法”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能被3或5整除的數的特征”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在進行除法運算的過程中進行,老師可以出一系列數字使其與3和5進行除法運算,并由學生進行數的特點總結,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動手進行操作,進行練習,而且使學生對除法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fā)育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偠灾?,在對小學數學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掌握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珊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學周刊,2011(8).
[2]李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時間與思考[J].學周刊,2012(2).
[3]李冬梅.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學周刊,2011(5).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上戍小學)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