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宏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適度教學;創新實踐;教學引導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有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適度,是教學的關鍵
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但是涉及的問題不能太簡單化,不然不能達到學生思考問題的目的,最好培養出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反應能力。因此問題設計一定要適中,教師需要把握好“度”。
教師不應該死板地向學生理論灌輸,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解說不感興趣,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索,但這不等于放任不管、信馬由韁,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壓制學生學習自主探索和實踐的積極性,要把握好“度”。
數學日記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活動都有數學問題充斥在里面,教師通過日記的方式可以加強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同時數學日記又是教學和各學科融合的一種理想媒介。但是長時間采用教學日記,必然讓學生產生厭惡情緒,適得其反,所以數學日記的運用需要把握好“度”。
二、引導,是學生探索新知并掌握創新的學習方法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可以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必須要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于一堂課而言,一個好的導入無疑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引”的好,積聚互動因子,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導入,可以調動學習興趣。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多媒體也被眾多學校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欲望。被動地讓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挖掘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小學生是最信服教師的,因此,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教師要學會從我做起,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少點評價,猜去形式多樣的方式評價學生,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勒顯才.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師,2010.
[2]蔡崇穎.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數學教學中.新課程,2012.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華縣金堆城鉬業集團公司百花小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