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摘 要:導學案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也是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導學案;高效;改變觀念;改革的途徑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我校于2011年下學期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經校黨支部研究決定,各個學科試行導學案,由此我校掀起了一場教學改革的風潮。我校的導學案是集學、練、測于一體,學即是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新知識,練即是對本節課的新知識,對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測即是以練習的形式檢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檢測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針對所有的學生,內容相對簡單,偏重于基礎知識等;選做題針對那些尖子生,就是對本課的知識加以引申或深化,內容相對較難。學生在課內完成必做題,由教師和各組組長進行批閱,發現共性問題,教師及時講解,個性問題教師單獨輔導,選做題部分教師針對尖子生進行輔導。我校的改革方針是培優扶差,共同進步。
經過這次改革,我們從對導學案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摸索,經過整個團隊的精誠合作,我們能將導學案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中,并大膽地設計作文課、復習課等導學案。經過兩年以來的實踐經驗,我就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拙見。
一、切實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是主體”,“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等,導學案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每節導學案設計都遵循“先學后教”的原則,如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課前查字典,找工具書或其他資料解決課本中生字的音、形、義等,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借助網絡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有關常識及小故事等。另外,每節學案都留有空白,給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留有機會。在上課之前,各組派代表把自主學習的部分板書到黑板上,其他組學生幫助改正或補充。這一部分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打破了教師教,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疑難問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教師在課堂中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要相信學生的實力。教師要大膽放手,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在導學案的設計中特別注意了這一點,每課都設有“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充分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結束后,讓學生把討論的結果進行板書,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比較,教師少講精講,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
如八年級上冊《觀潮》一課,我讓學生分組充分地翻譯并理解了課文內容后,設計了一道這樣的探究題:作者抓住錢塘江海潮的什么特點來寫的?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正面寫海潮之盛?
各小組接到任務后,他們討論得很激烈,又很細密,在寫海潮時作者運用了大量修辭,有的組發現了比喻句,有的組找到了夸張句,有的組從顏色、形態等方面來賞析,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是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學生不僅很好地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也增進了本組學生的友誼,培養了高強度的合作能力。
在設計和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徹底改變了我的教學觀念,切實品嘗到了教學改革中果實的甜蜜,但在運用導學案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如:語文教學是聽說讀寫的統一結合體,缺一不可,由于過于關注導學案的實效性,忽略了學生朗讀的能力;利用導學案的過程中,很少使用多媒體,所以有許多資源造成了閑置,沒能將多媒體靈活地運用到導學案的教學中去,也是一個缺憾。
總之,利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改革,只是一種途徑,這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讓我充分地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提高。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我們仍要進一步探索,任重而道遠,相信明天更美好。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