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清
[摘 要]利用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致,將抽象的數學學習形象化、生活化,有助于孩子對數學的學習。針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注意一些問題,提高對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情境;應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情境教學就是創立合適的教學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將他們的感情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緊密聯系生活。
直觀地告訴孩子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是小學課改的新要求,在《小學生課程標準》里對數學的定義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進行推理、計算,描述現象,并且為其他學科提供依據,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對這種定義,小學生還不太理解,一些太過于理論化的東西,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勁。所以,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與生活結合起來,聯系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將抽象文字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對生活的感知程度之上,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明確學生的認知范圍,將抽象的數字形象化、具體化,在學生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較弱的情況下,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這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采用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令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熟悉感,對接下來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
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聽者的角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壓制。生活情境的開展,讓孩子們身臨其境,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學習,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實踐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是生活的探索者,探索欲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兒童的這種需求更加強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不要泯滅學生的探索求知欲,要讓學生通過共同學習的方式將這種潛能發揮到最大。學生可以獨立解決問題時,教師應當進行鼓勵,并有足夠的耐心,要讓學生多想一想,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依靠老師。
二、開展生活情境教育時注意的問題
教師設置的情境要符合多數學生的生活。在進行生活情境教學過程中,應該對班級孩子的生活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設置的生活情境應該能引起大多數學生的共鳴,應當讓大多數學生產生熟悉感。
引用的生活情境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是廣大教師工作的重點,但很多教師對德育僅僅理解為對學生的說教,這樣的效果事實證明不是很好。對學生最為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熏陶,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設置的情境是可以回歸生活的。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于生活當中,是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比如在進行“方向認識”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操場進行實際生活的教學。讓學生站在操場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太陽每天在哪邊升起?大家一起指一下。同學們回答道“東方”,教師便告訴同學指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告訴他們,那就是東方。在認識東方的基礎上,可以借助學校的教學樓等建筑物對學生進行方向的教育,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書本上的東西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體會到知識為他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實踐證明,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是可行的,通過設置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對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生活中學習,在探索中創新。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