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景
【摘要】本文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提高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提升策略
職業幸福感是指人在從事的工作中得到的穩定、持續的快樂體驗,幸福感的程度直接對受體產生著較大的影響。高校輔導員面對的對象為大學生,對學生進行道德交流、思想指導等,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均可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國內高校輔導員普遍存在幸福感低等現象,這與其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準確,學校管理及評價機制不健全等有著直接關系,輔導員在工作中快樂感、滿意感及價值感等均比較低,不利于其工作的良好展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能輔導員幸福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1.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現狀
幸福感屬于心理學范疇,是指個體自工作中根據自身定義的規范等對生活質量做出的總體體驗及評價,能夠反映個替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情感體驗及認知評價兩部分。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病幸福感的提高對于激發其工作動力有著重要作用;能夠使得輔導員之間形成團隊精神,同時有助于師生之間更好的交流;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輔導員身心健康的保持,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然而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職業幸福感較低,其工作現狀分析如下。
1.1輔導員隊伍建設較差,輔導員工作效能感較低
近年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質量整體提高,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輔導員的年齡、知識及職稱等方面結構角部合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較差,而老輔導員退休等,年輕輔導員經驗不足等導致輔導員隊伍青黃不接,輔導員在指導學生工作中面對問題,解決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響輔導員的成就感。目前高校并無輔導員的職級評定機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其自身職業規劃動力明顯減弱,在工作中缺乏信心與激情。目前國內部分高校對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出現一些硬性指標,對其文章發表、科研、課時量等均有要求,然而為了完成這一指標,較多的輔導員在學校不得不承擔系統的課程,針對就業指導、形勢政策課程等開展講座,而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較為繁瑣,這就導致輔導員的幸福感明顯下降。
1.2認可度較低,輔導員的幸福感指數低
高校輔導員一般實行白天8小時工作制度,部分民辦高校甚至要求輔導員與學生同吃同住,輔導員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還要對學生的就寢等管理,導致輔導員的實際工作時間延長,自由時間較少,不利于輔導員提升及發展自身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有調查顯示44.05%輔導員認為日常工作過于繁瑣,由此可見,輔導員職業幸福感普遍較低。目前高校普遍將工作重點放在學校科研及教學水平上,而對輔導員的工作支持度較低,輔導員在學校需要受到上級領導和其他相關學生工作部門、團委、后勤、保衛等多個部門的指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輔導員的自尊,職業幸福感明顯下降。而有調查顯示高校輔導員普遍認為工資福利等待遇較差,付出與所得嚴重失衡,輔導員很難感受到職業幸福感。
2.提高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策略
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發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增加,而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因素亦相應增多:①隨著高校擴招,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群體呈現出行為及思維多樣化,而學校工作任務的增多等,均導致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增加,對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②職業角色定位模糊,社會認同感低等導致輔導員的成就感及自我認同感明顯下降,輔導員在工作中感到前途迷茫,看不到職業未來,職業幸福感下降。③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及職業生涯規劃等,工作較為枯燥反復,長期下來,輔導員出現明顯的內心懈怠,幸福感被湮滅。
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綜合能力,養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因此高校在輔導員管理中要不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
2.1提高輔導員的福利及待遇
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滿足后才可能更好的參與進工作中去,更好的認識并實現自我價值。針對目前輔導員認為的付出與得到失衡現象,高校可根據輔導員的工作情況、內容就能力等提高其薪資待遇,隨著職位的提升、年齡的增長及工作經驗的增加等,相應的他提高其收入,從而使其年齡、職務與職務等成正比。高校可適當增加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經濟投入,完善激勵機制,提高津貼、補貼及獎勵等。
2.2完善輔導員編制
有研究顯示專科、本科、碩士及博士等學歷不同輔導員幸福感差異并不顯著,然而事業編制及合同制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并不盲目的追求高學歷,從而避免高學歷人才的個人能力及專業優勢得不到發揮。合同制輔導員對前途較為迷茫,同時對職業的穩定性存在質疑,導致其職業幸福感明顯下降,因此高校對于表現良好的輔導員實行編制,從而保證其職業幸福感的提高。
2.3加強輔導員的技能培訓,為其個人發展提供道路
隨著輔導員重要性的凸顯,各高校已經越來越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輔導員的培訓,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及職業素養明顯提高,其在工作種方法的無助感減少,職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然而隨著輔導員工作難度的加大,已有的技能已經不能滿足其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可組織輔導員定期接受活動策劃與統籌能力、領導和管理能力、心理疏導技能、政治理論、人際溝通技能、職業指導技能、突發事件處置技巧與方法等能力的培訓。同時高校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拓寬輔導員的晉升渠道,給予輔導員轉崗機會等。
結束語
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現狀不容樂觀,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已經迫在眉睫,只有關注并提高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才能建立穩定、高校率、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從而保證學生工作高校開展。
參考文獻:
[1]馬婷.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的缺失與重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3).
[2]毛芳才,莫勛.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培養探析[J].賀州學院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