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香 于麗娟
摘 要:在教學中我們向課堂要效益,向時間要效率,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孩子探究交流的時空,給學生激勵性的多元評價,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建立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67-01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課堂教學和課堂改革進一步深化,我們在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倡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那么如何建立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這是我們當前努力探索的方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1 緊密聯系生活,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適應教育規律。孩子的思維在這個時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應該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根據學過的知識去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孩子的認知構建連通的橋梁。
比如在學習《比例尺》時,我們可以擺出孩子的照片或者校園平面圖,讓孩子結合實際進行對比,這樣更能夠激發孩子強烈的探究欲望。進而通過對比、思考、討論,他們認識到二者的形狀是相同,大小不同,并進一步認識到它們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他們是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成的,這樣學生從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了解了比例尺的內涵。再如學習《按比例分配》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列舉這樣的生活例子,劉阿姨和王阿姨合伙開了一家書店,第一年,她們各投資5萬元,經過一年經營,除去交稅等其他費用,獲利10萬元,你們說,她們應分得利潤多少萬元?學生根據投入額,很快得出獲得的利潤要按1∶1來分配,這種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那么我們繼續延伸這個話題:第二年,劉阿姨投資5萬元,王阿姨投資4萬元,除去開支,獲利18萬元。這一次,她們的利潤該怎么分呢?很多學生就說,應根據投入的多少分。這樣,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內涵也不言而喻了。這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因此我們的教學要善于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善于關注生活實際,善于結合教學創設一生活情境。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能夠有效地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提供探究時空,進行充分合作交流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的教育理念,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課堂的效率。在這一過程中,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為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圖熱鬧搞形式。
比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中,我們不能滿足于學生對分配律的記憶,還要看是否經歷了獲取知識的過程,看是否有效地進行了探究合作。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通過設置故事情境引出三個等式。
16×4+3×4=(16+3)×4
(56+45)×5=56×5+45×5
50×7+125×7=(50+125)×7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這些等式(從左往右)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各個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3)仿照等式再寫一些算式來驗證規律。
(4)小組總結,通過交流得出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我給了小組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交流,在合作的基礎上,得出規律,這一個過程既是新的學習方式得以展現的過程,更是一個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過程。我們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探索,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而不是單純考老師講解、靠記憶去掌握知識,這就是學習方式的變革,這是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可以這樣說高效課堂絕對不只是知識灌輸的課堂,更是方法掌握、技能引導、能力提升的課堂,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
再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中,在資料收集環節,如那些讓學生收集零花錢的情況、統計興趣小組人數情況以及學生的體重情況等,我們完全可以把合作交流貫穿的活動中。在制作統計圖環節,各個學習小組根據統計資料制作條形統計圖,不會的互相參考,完成的相互交流,最后通過各小組的優秀制作展示,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這些過程無不閃耀著合作的光芒,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3 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高效課堂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探究合作上,我們還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方面去關注。要建立高效課堂,就要培養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信。通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來真正實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而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良好局面。
(1)全員參與,人人提高。我們要遵循新課程標準,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相信學生能行,要學會放手,把學習的主人地位還給學生,而不是做一個傳聲筒。要給學生創造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參與,在參與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
在學習“兩位數的乘法”時,我關注了新舊知識之間內在聯系,通過啟發、引導,讓小組討論并發現問題,進而得出結論。比如:在學習“一位數乘法”時,學生就明白了用第二個因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各個位上的數字相乘的運算道理。結合這一情況,我們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探討,讓學生口述算理,在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兩位數的乘法,從中啟發學生用筆算,使學生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滲透了思想教育,提高了學生的自信,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目的。
(2)主動參與,獲取規律。真正的教育在于意志的教育和方法的教育,在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參與學習之后,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掌握知識的規律,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掌握、發現、應用規律,這是能力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中我們放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的主動參與,進而獲取知識的規律。
4 賞識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當前的教育,提倡賞識教育,就是要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人家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實際上就是如此,賞識對學生的鼓舞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非常嚴肅,學生學習都戰戰兢兢,師生之間能達到和諧交流嗎,不可能的。因此在課堂中我們盡量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他們充分的肯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習《圓柱的認識》時,我放手讓學生觀察探究圓柱的特征。一個學生說“圓柱是三個面組成的圖形。”老師可以贊揚他的觀察的很細致。有的學生與同桌比較圓柱的高矮,發現了圓柱的高,老師可以表揚說:“你的發現真偉大。”有的學生在概括圓柱的高時,出現了一些偏差,很尷尬,老師可以這樣說:“雖然你回答的不全面,但很勇敢,能夠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中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賞識的眼光鼓勵學生,通過這種情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作出積極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我們不僅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引領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真正建立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王珍瑩,賈金花.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1(4).
[2] 賴小燕.淺談如何構建和諧高效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