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輝
摘 要:學校的發展,不僅表現在學校的規模、基礎設施、教學理念、學校文化等方面,更主要的要讓社會、家長、學生認可,讓本校的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最后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校的教學質量在此方面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一直是我們教學管理者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管理工作中,一直對此非常關注,并進行研究探討,認為科學有效地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即實行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至關重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科學合理地安排集體備課、搞好形式多樣的公開示范課、創建團結和諧的教研團隊,使整個教學團隊在“和氣、和睦、和諧”的氣氛中工作學習,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將成為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關鍵詞:教學質量 教學管理 學校發展 集體備課 公開示范課 團結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03-01
一所穩步發展的學校,不僅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引領,同時在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等各方面都要有足夠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學的教學管理作為前提。下面我從幾個側面談一下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
1 科學規范的集體備課
首先,學校每學期都要使教研組、年級備課組在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教材的基礎上制訂各年級的教學進度計劃表和教學計劃,然后教研組做出適合本學期的總的教學計劃,同時定期評估組內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求老師們按照教學常規及時組織教學質量分析與反思。
要有嚴格的集體備課制度,每周固定兩節集體備課,在集備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一人主備,其他人補充,自由發言。
在備課中要遵循五步備課法,即:總體規劃—分工設計—集體討論—個性完善—全面共享。
為了更好地建設共享電子教檔,要引進了實驗區優質課實錄和教學設計的新課程資源,避免做簡單重復的勞動。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組內教師共同研究,分工協作,具體要求每位教師在新學期上課前,至少建成1~2個模塊的共享電子化教檔,使每位教師在進入新課程初期,就能站在優秀教師的肩膀上去備課、上課。電子教檔的制作可以采用word、powerpoint、網頁等多種形式。
第一步為總體規劃:依據省、市教研部門的集體備課精神,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各學科中心組成員以及各學科教師協力制定學年課時計劃、模塊教學計劃,確定好總體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時間、實施步驟與措施等。
第二步為分工設計: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把備課任務明確到各個任課教師,落實各自的任務。具體分工時,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申報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每名教師根據分工要求,選擇有效的教法,明確如何能教的更清晰、更有趣、更高效,如何能讓學生學的更輕松、更主動。最后把各自精心設計的內容,上傳到組內共享區間。這種分工協作由以往的一周每人設計二到四節課,轉變成一周每人設計一節,突破了備課量大的困擾;這樣,教師由以往的節節都投入精力,倉促中難出精品,轉為今日的集中一點,深挖一節,精益求精,達到出精品課的目的。
第三步是集體研討:利用每周兩節課的集體備課時間研討,由設計者主講設計思路,集體圍繞設計的內容、教學目標的確定、策略與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設計、習題的編制等方面進行研討和重構,最后集思廣益形成完整的電子教檔。這種完善不單是立足于設計者自身的完善,而且是群策群力,集體智慧的結晶,每一次集體備課,大家都有很大收獲。使教學設計內容變得厚重了,更有共享的價值了。
第四步個性完善:每位教師在使用共享電子教檔前,根據所教班級的特點,學生的狀況,教師的教學風格,在“共性重點”的基礎上,加強“個性的重點”,形成重點突出、個性鮮明、實用性強的電子教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步全面共享:將重構的電子教檔置入教師博客網,形成一個單元或一個模塊的完整電子教檔,實現全組教師共享。高三老師回到高一就可以使用現成的設計資源,就能站在集體智慧的肩膀上備課、上課了。并且由他們進行二次開發,進一步完善豐富共享電子教檔,使電子教檔形成良性循環。
2 嚴肅認真的公開示范課
教學中,要進行每月一次的公開示范課,上公開示范課可以一舉多得。
一是可以促進年青教師的快速成長。在上公開示范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教學中的不足,完善教學方法,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是促進教師在教學中更加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公開示范課都是舉全組成員之力,共同參與設計,共同修改完善。也是組內成員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教態是否得體,語言是否精確生動,環節是否充足,釋疑是否準確到位,內容是否充分,教材分析是否恰當,教學設計、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多媒體課件是否美觀實用等等,都是大家關注完善的環節。力爭讓每一節常規課都有公開課的效果,每一次公開課有常規課的感覺是我們的目標。
三是促進組員的團結,增強團隊意識。在共同準備的過程中,組員彼此會更加了解,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自然進行分工合作,互相之間會更默契。
3 創建團結和諧的教研組
教研組是學校最基層也是最前沿的教學組織,它的發展和作為直接關系到一線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和學校的未來和發展。作為一個團體,最重要的是它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隊理念。為此我們確定了“顧全大局、工作為先、整體一盤棋”的總體思路,統一思想認識。把“和氣、和睦、和諧”作為我們處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一條紀律,即在處理人際關系中要“和氣、和睦”,在工作的價值取向上要“和諧”。
教研組和諧的氛圍,表現在教師在困難面前的勇往直前,互相支撐,共渡難關;表現在在榮譽面前的互相謙讓;表現在老教師的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盡心盡力,創造機會;表現在青年教師的努力鉆研業務,踏實工作,認真做人。
溫總理倡導教育家辦學,讓內行來辦學、來治學,才能更符合與尊重教育的規律。一所好的學校,要讓更多的專家型教師走到辦學與治學的前臺來。這就對“名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為他們的眼界決定了學校的境界,他們的思路決定了學校的出路。
總之,如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如何使學校再上新的臺階,優秀名師非常重要,而科學規范的管理將是成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韓繼宏.有效教學與學校教學管理的思考.
[2] 王祥.團結和諧 合作共贏——談數學教研組建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