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摘要】文章從有效教學出發,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分析了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并以此探析了教學實施所采取的相關策略,包括創設數學教學環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精化教學案例;加強教學有效性評估的等方法。
【關鍵詞】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 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16-01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是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教學實施者深入研究的課題。
1.有效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地位分析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處于中心地位,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處于被動地位,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領帶學生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1.1 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輔助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積極探索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努力改變教學單向型的傳送模式,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考慮到初中數學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在講解概念的內容時可引入教學輔助手段如教具、幾何畫板、教學課件等直觀表現,以達到最終的抽象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2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科領域實現知識的積累,灌輸型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創新性發展,堅持用數學方法進行教學,即用數學所提供的概念、方法和技巧進行定量的描述、推導和演算,然后對數學結果進行分析和判斷,以對特定的問題做出新的結論和預見。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方法的每一個步驟,以體現中心地位。
2.教學實施策略探析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水平。
2.1創設數學教學環境
一個良好的數學教學環境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重視內容與手段的結合。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在表現教學內容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方法,例如電子白板等多媒體的引入,就是對傳統黑板的教學環境的改變。在講解幾何內容時就能使教學內容“動起來”,以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可以通過幾何畫板等工具形象地表現出來。在講解例題時,需要學生注意的已知條件可以通過改變字體顏色引起學生注意。在得到一個結論時可通過引入一個輕松的背景音樂緩解學生聽課壓力等??傊畡撛O良好的數學教學環境是值得每一個教師探索的領域,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一個挑戰。
2.2 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傳輸的教學模式,會加大學生個體差異的加劇,使一部分學生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在教學設計中應重視師生交流部分的設計,通過提問、小組討論、學生解題等內容的設計達到師生雙向交流。在實施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利于師生之間形成和諧、融洽的問答氛圍,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的問題要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要讓學生有話可說。為了啟迪思維,教師可以迂回提問,多向啟發,也可旁敲側擊等方法。依據不同的問題難度提問不同能力的學生,并及時評價回答的情況,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基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使教學公平性得到最優化。同時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及時自我評價教學效果,調整教學進度和重難點的講解。從而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結合。
2.3 精化教學案例 強化教學內涵
案例教學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最直接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案例的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照本宣科的案例講解會使教學效率下降,因為步驟與結論學生從書本上直接可得,因此在案例設計中應重視課堂教學的內涵是深化學生的知識遷移。
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一般形式:y=ax2+bx+c時,可引入實例解決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如圖1所示用火柴棍排成的邊長分別是1,2,3根火柴棍的正方形,當邊長為n根火柴時,所用的火柴棍為s根,求s與n之間的函數關系:
圖1 邊長與數目關系圖
可設S=an2+bn+c
當n=1時,s=4;當n=2時,s=12;當n=3時,s=24;
∴a+b+c=44a+2b+c=129a+3b+c=24 解得 a=2b=2c=0
∴s=2n2+2n
在講解二次函數時解決有關規律性題目的考點,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應當充分創新例題,例題不在多而在精,當然在講解例題時,也需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多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掌握案例后,還應拓展案例,使學生真正掌握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
2.4加強教學有效性評估
整個教學過程也是教師不斷進行評估的過程,依據學生數學練習、作業、測驗、問題解答等多種方式,教師不斷總結教學效果,教師應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加以及時獲取,并且利用學生的掌握情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加以評估并且通過掌握結果的信息反饋對教學方式和手段加以完善進而使教學效果達到顯著提升。
3.總結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好數學可為學生今后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方向,同時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是由直觀向抽象進化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教學策略的研究,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手段,重視教學過程每個步驟的設計,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升華。
參考文獻:
[1]曾寧. 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李連清. 談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學周刊,2014(4)
[3]陳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形成[J].學周刊,2014(3)
[4]張懷明.初中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形成的個案研究[J].江蘇教學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