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寶
摘 要:數學知識學習過程是學生認知世界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客觀準確地把握定性,最終形成體系性的知識理論。其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關鍵。文章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應用題教學進行討論,以實現數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實施策略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僅只是針對學生的知識教學,更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科學素養。其中,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是實施數學知識運用教學的有效手段。在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不同的數學知識也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到一起,實現了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同時,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初中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強化數學基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做題信心
在目前的初中應用題教學中,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畏難情緒。根據筆者長期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來看,學生難以解決數學應用題的根本原因是基礎不牢固,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差。往往初中數學應用題不會單純考查一兩個知識點,而是對所學知識點的綜合理解和運用,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針對初中生數學基礎薄弱的狀況,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化學生的數學基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解決數學應用題的信心。在平時的數學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只有數學基礎牢固了,學生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能力才會不斷增強,學習興趣才會油然而生。在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上,由淺及深、逐層遞進,幫助學生樹立應用題做題信心。采用去枝掐葉的策略,將應用題中的數學考點暴露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學會應用題的審題和立模,實現清晰的應用題解題策略。如此一來,學生在將來碰到更加復雜、深層次的應用題時,就能找出題干,對癥下藥,提高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二、建立應用題導學案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知識理論的教學,對于數學的應用實踐性教學很少。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應用題能力自然難以提高。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學生一茬一茬地換,而數學教材卻變化不大。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針對課本與生活的脫軌、教學方法與學生思維模式偏差大的情況,數學教師不妨嘗試導學案式的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將應用題教學融入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在導學案的選取和設置中,教師可以選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素材,采取脫離課本的教學。如此一來,數學教材落后的情況就得到了合理解決。采用導學案式的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多個層面上實現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的講解中,教師在課前導學案中滲透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在課堂導學案教學中,采用一元二次應用題事例教學;在課后作業學案中,布置一元二次方程實例作業。例如,在校園內有一片長方形空地,面積是600平方米,長方形的長比寬大15米,求解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樣的問題較為簡單,但對學生理解應用題作用顯著。
三、加強應用題體系性教學,培養學生建模意識
我認為,學生的應用題訓練不足是導致他們應用題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要學生對數學應用題有了量的積累,再想實現質的飛躍就不是問題。在傳統的初中數學中,教師對應用題的教學偏少。受到長期的應試教學的影響,教師看到大段的應用題文字就會覺得煩瑣,懶得去講解。然而,應用題都是大段敘述,必然會給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帶來巨大的困難。加上應用題在考試中所占比例不大,它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就會每況愈下。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樹立體系性應用題教學策略,將應用題教學貫徹到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建模意識就是指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來解決,對學生的建模能力進行培養是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關鍵。其中,復雜問題簡單化、立體問題平面化、平面問題三角形化,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數學解題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建立方程組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數模型、圖像模型等都是最常用的建模手段。針對這些常見的建模方式,教師不妨采取針對性訓練,對每一個建模方式實施具體的實例教學,幫助學生培養體系性應用題解題策略和應用題建模意識。這樣的體系性應用題教學,在初三總復習時作用顯著,數學教師不妨可以嘗試這樣的教學方式。
總之,應用題教學應該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學生的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必須將數學應用題教學融入數學教學的各個層次,實現全方位的數學應用題教學。在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時,更要注意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將數學知識教學與生活運用相結合,有效地進行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韓建平.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新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3(12).
[2]張得燦.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2(4).
(江蘇省射陽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