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治強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課的一部分正式實施,各學科也積極滲透研究性學習。語文學科就其性質來說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高中語文自然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肥沃土壤。相對傳統的學習方式和現今的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創造性學習方式。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回歸語文,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要為學生成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實踐;反思;成才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語文研究性學習,終歸還應該是具體的語文學習,而不應該是綜合實踐課。因此,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終歸還應該是具體的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它的目標就應該是具體的高中語文,主陣地就是高中語文課堂,當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區語文活動,以及與其他學科的互相滲透與綜合。
一、在實踐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傳統語文學習過多強調“聽”,注重知識、能力的內化過程,實踐證明,這正是語文教學遭受“少、慢、差”的原因之一。“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這是不爭的事實,社會生活更多是感性的、意象的,需要學習者積極參與生活,在參與中感悟生活,進而提高能力,養成素質,形成品質。因此,我們在“聽”之外,充分解放學生的手腳與心靈,讓學生主動學習,大膽學習,主要抓了“讀、說、寫”的系列語文實踐活動。
(1)大量閱讀,廣泛積累。主要做法有開設閱讀課,組織閱讀名著,做讀書摘錄,寫讀書筆記等。自然科學常常能做到舉一反三,而人文學科往往是厚積薄發。因此,閱讀積累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不能想象學生連起碼的名著都未接觸而能在語言、思想、文化的領域內自由遨翔;不能想象都沒有被藝術的語言、深遂的思想感動過而能進行藝術的表達與思考。
(2)創造說的機會,培養說的興趣。主要做法有開展課前三分鐘講演,人人五分鐘講課,演講競賽,讀書報告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流暢的口語表達,不只涉及語言能力,而且涉及思維品質。我們要求課題實驗班級在每節課前組織學生輪流進行三分鐘說話活動;每學期為每個學生提供一次5分鐘登臺講課活動;每學期分年級組織兩次演講賽或讀書報告會、學習方法交流會一類的大型集體活動,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給以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開展練字練筆活動。主要有課外統一時間練字,硬筆書寫過級達標,練筆每周一文,參加作文賽事,推薦習作發表等活動。
二、在反思中學習開展專題研究活動
專題式語文研究性學習和語文課堂研究性學習,這是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兩種基本途徑。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組織開展的相關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學用書,圍繞教科書,利用教科書,拓展教科書。在教學實踐中開展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目的。開展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和高中語文寫作專題研究性學習,是這種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主要表現形式。
(1)閱讀專題研究性學習。主要借助教科書,教師用書,挖掘教材進行創造性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專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近文本走進文本,進行創新型思維訓練。做一個愛閱讀的人,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以便適應未來的競爭。
(2)寫作專題研究性學習。我們根據高考作文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的內容,把寫作能力細化為“審題立意方法”“選材與用材”“論證藝術”“結構藝術”“扣題藝術”等多個小專題。結合具體實例,編寫出初步的校本作文教材。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寫作現狀,自主確定要突破的難點或者要發揚的優點,教給研究方法。讓學生收集材料,大膽研究,形成結論,并運用于實踐,提高寫作能力。寫作專題研究性學習使寫作教學步步為營,分層推進,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在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素養。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動機,養成主動學習品質,扭轉長期以來的語文課堂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變傳統的“聽語文”為“學語文”,變傳統的“理論語文”為“實踐語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語文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素養。通過個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探索與指導,激活學生潛在的創造欲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學習的素養。
(3)培養教師研究性教學素養。通過教學目標雙向細化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培養師生的研究素養,形成特色語文課堂,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總之,建立在學生自主鉆研、自主拓展、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改變了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方式,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雙邊互動教學特點。實現了教學相長,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為學生成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3]寧志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自我調控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5).
[4]雷家振.語文研究性學習與語文學習基本規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7).
[5]胡麗娟.語文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引導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9).
(甘肅省通渭縣馬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