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美術課堂的學習,進一步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在新課標中,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新課標對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視程度,同時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關鍵詞:美術審美;高中美術;成長
《高中美術新課標》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努力提升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對于促進人才成才與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美術課堂中提高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一、改變傳統審美方式,提高學生創新美的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高中生容易受傳統美術審美思維的影響,即評價一幅美術作品的好壞的基本出發點是作品的真實性,這一點與西方早期古典繪畫的思想是一致的。這種美術思想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好處,它可以很好地將客觀世界重現在畫面中,讓一些值得紀念的事件永久地固定在一張畫紙上;它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創作的意識;同時它也更容易被高中生接受,試想,假如繪畫課上,一位同學畫了一張非常像自己的肖像畫,肯定會被班級同學所仰慕。這都是這種傳統繪畫思想的優點,然而隨著現代風格及后現代風格在美術界中的影響,傳統繪畫思想已經不再是繪畫領域中獨樹一幟的思想,創新性強、立體性強、思想性強、簡潔時尚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也是目前繪畫風格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在思維上接受這些繪畫風格,讓他們明白,即使畫得不像,也同樣可以成為一幅優秀的作品。
要想讓學生改變對傳統繪畫的認識,首先要讓學生接受新的美術思想。比如當教師講授梵高的繪畫時,要先把梵高的人生道路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知道梵高一生的坎坷以及對美術創作的熱情,然后教師再拿出一些梵高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先拿出一些學生熟悉的作品,比如《向日葵》,并引導學生多從作者用色的角度去欣賞這幅作品,漸漸地學生就會感受到向日葵作品中的獨特魅力。隨后,教師可以再拿出一些諸如《自畫像》的作品,給學生進一步講解梵高創作時的背景及心境,讓學生對梵高有更深入地理解,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對印象畫派的認識和理解。
二、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當學生對現代繪畫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后,教師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去體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要想讓學生多進行實踐,必須將高中生本身的活躍性及愛表現的心理激發出來。
一直以來,我國高中階段多以教學任務重、學習壓力大著稱,很多高中生在課堂中往往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當心理無法達到這一要求時,卻想讓學生多實踐,無疑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教師應努力將美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然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表現能力。
比如在欣賞中國民間美術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相交流,探討目前中國的民間美術都有什么內容,或者探討自己家鄉的民間美術都有什么,相信學生肯定會說出剪紙、泥娃、吹塑等民間藝術類型,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剪紙或泥娃等民間藝術作品的制作工藝,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民間藝術的制作程序和制作方法,從而對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現場給大家做一個民間藝術作品(教師需要提前學好),這樣具有趣味性的課堂肯定會激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進一步探討,讓學生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情緒高漲,就可獲得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效率和效果自然也會提升。
三、開展情景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情景教學指的是將美術課堂融入到一個情景當中,讓學生認為自己不是在課堂中,而是在實際的一個情景當中。就比如電影哈利波特中的冥想盆一樣,身臨其境地觀看著當事者當時所發生的一切。這樣學生會更深入地感受到藝術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和獨特的美的感受。
首先,是生活情景再現法,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到課堂中,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在講授中國園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打好申請,帶領學生到公園或者城市周邊景區去上課,讓學生在參觀景區的同時,以拍攝或繪畫的方式將公園內的建筑記錄下來,并從中感受中國建筑的美感;第二課時,教師再回到課堂,給大家播放一些中國著名的建筑,如故宮、山西平遙古城等,讓學生比較自己描繪的建筑與這些著名建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其次,是運用各種多媒體手段渲染情景,當對一些國外藝術作品進行講授鑒賞時,學生無法到現場去參觀,去感受它的美,這時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或一些現實技術來實現情景的再現。比如在講授西方雕塑藝術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儀將一些著名的雕塑打到屏幕上,同時配合著一些西方音樂,時而增加一些作家雕刻的敲打聲音,讓學生對西方雕塑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現代雕塑家創作雕塑的視頻,讓學生對雕塑創作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創作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總之,高中美術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審美技巧,而要想讓學生掌握這些技巧,就必須先將學生對美的認識全面化,讓他們懂得美不僅僅是真,還包括創新、簡潔和時尚。同時要進一步提升美術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美術欣賞的樂趣,最后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術所帶給他們的審美感受,從而讓學生在美術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早日成長為創作人才。
參考文獻:
[1]崔侖峰.美術教育與審美能力的培養[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張元明.淺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
(湖南省衡東縣歐陽遇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