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金
【摘要】識字是學生再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再學習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新課標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會認”和“學會”兩種不同要求。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認字,以便及早進入閱讀階段。要求會認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學會的字,強調會讀、會寫,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學會運用。這一新的要求,是對傳統識字教學的一大挑戰,也是語文識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突破。
【關鍵詞】低年級 自主 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43-01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因此,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由于在生活中口語的積累,學生已掌握了不少漢字的音、義,識記生字的字形也就成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而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不精細,對結構復雜的字形不容易記住,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注重實踐和思考,創造性地開展了識字教學。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為突破口
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配合課文內容,我制作了生動的課件。在課件中,一群黑灰色的小蝌蚪正要出發去找媽媽呢!在它們的前面有一片美麗的水草,較遠處有紅鯉魚媽媽和一只大烏龜。在學生正被吸引時,我適時地說:“這群小蝌蚪想去找媽媽,想去向鯉魚媽媽和烏龜問一下媽媽的情況。但它們遇到了困難,同學們愿意幫助它們嗎?”“愿意!”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昂?,讓我們一起行動吧!只要你用最好的辦法記住水草中的字,小蝌蚪就能靠近鯉魚媽媽和大烏龜了?!蓖瑢W們的積極性很高,識記的方法多樣,看著因為自己的幫助小蝌蚪能如愿以償,學生的喜悅溢于言表,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激趣游戲。主動識字突破口
“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春雨的色彩》一文中,在鞏固過程中我出示了“氵”“西、林、少、”等,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氵和‘西一碰,灑灑。”學生也可以自己進行拓展。
“選難認識的朋友”也使學生在識字中興趣盎然。各組商量選出本組的兩個難認字后,各小組長在本組難認字的字卡上打“√”。先請幾個慢生開火車讀沒有打“√”的生字,再請幾個中等生開火車讀打了一、兩個“√”的生字,最后,請幾個學生讀打“√”較多的生字。鼓勵學生爭做“聰明娃”,開動腦筋想辦法記憶難認字。例如記“警”字,有學生說一人違反了交通規則,一位警察走過去,向他敬了一個禮,說了一句話,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學生可補充;記“轉”字,有學生說“轉”字上“車”加“專”,就是說一個人開車一定要專心,否則在轉彎的時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壇上,要賠錢的等。
三、以辨析探究。組合識字為突破口
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根據人教版教材的科學編排,如在教“門、們”時,先復習“門”字,再以舊字帶新字。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在具體的語音環境中,也同樣用比較的辦法組合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同音字“做、作”時,分清“做、作”在形、義上的不同,再組織學生進行組詞或句式填空練習,給學生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
又如在教學“元、園、完、玩、遠”時,我側重從字形和字義上幫助學生識記,使學生先懂得“元”有開始、為首、主要的意思,“園”是種植蔬菜、花草、樹木的地方,有如“花園”、“菜園”、“田園”“果園”“公園”等:第二是供人游覽娛樂的地方,如“公園”、“園林”、“樂園”、“動物園”等?!斑h”指距離大所以是走之兒旁,如“遠方”“遠近”“遠處”?!巴辍笔墙Y束的意思,如“完成”、“完工”、“做完”、“寫完”等?!巴妗笔怯螒虻囊馑?,如“玩?!薄ⅰ巴嫠钡?。
四、聯系生活。認識運用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語文教學理解詞語要聯系語言環境,在識字教學中聯系課文識字,效果較好。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兩只小獅子》一課中,在識記“懶”這個字時,引導學生結合“懶獅子”、“懶洋洋”這兩個詞以及課文內容來理解“懶”的字意,學生們還組一些與它有關的詞語。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就很容易就理解。
生活中識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敝R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如:校園里的墻報、師生的姓名、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開展各種活動,如:“識字剪報”、“有趣的商標”、“我認識的門牌”等等,讓學生主動發現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認識、積累生字。
總之,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教師要有豐富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開展綜合性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讓學生在開放、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進而促進學生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