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才
【摘要】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積極組織各種課堂教學形式更好地落實《教學大綱》關于“實踐教學”的先進理念,進而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及感悟從“語文性”、“實踐性”這兩個方面著手,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中職語文 實踐課 語文性 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47-02
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的語文學科,不但是人們日常生活用來溝通與交流的工具,更是培養學習者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其語言表達水平的有效途徑。《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大綱(修訂版)》強調“中等職業學校創設的本質意義在于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性、應用性高素質人才,因此,中職語文教學必須以這一宗旨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加強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實際能力,進而為他們日后的求職以及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契合《教學大綱》關于“實踐教學”的先進理念,進而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這成為了擺在眾多中職語文教師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筆者執教中職語文教育工作多年,愿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及感悟對上述問題展開細致的分析與探討,旨在于促進中職語文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及進步。
一、強調實踐活動的“語文性”特征。促使學生提升自身的基本語文素質。
應試教育思想在我國由來已久,受其影響,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也多表現為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即教師將語文教材內容拆分為字、詞、段落、思想主題等的具體講解,并且一板一眼、死板單調的強賦予學生。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眾多弊端:一來嚴重制約了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生,二來也不利于其語文思維以及學習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不利于他們自身語文素養的提升與進步。
隨著“實踐教學”理念的實施與普及,眾多教師逐漸摒棄了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紛紛嘗試在課堂上開展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可是,由于缺乏模范示范以及把握力度不得當等眾多原因,中職語文教師的實踐教學活動現狀并不樂觀,具體體現在語文實踐活動被過多注入了非語文教學元素上。在老師看來,實踐教學強調“實踐”兩字,因此,只要在語文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自主進行實踐活動自己就算完成了任務。這其實是對中職語文“實踐教學”的偏見與錯誤認識。
實踐教學強調“實踐”兩字這本無可厚非,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活動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隨意設置實踐活動,而忽視了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與實質。例如,在進行“影視評論、歌曲評論”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時,很多教師都選擇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幾段影視視頻或者幾首流行歌曲,之后就匆忙下課、草草了事,對于實踐活動中的“評論”兩字卻棄之一邊、置之不顧。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設只讓學生觀看視頻或者聽幾首音樂曲目之后就結束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卻不引導他們鑒定以及評論優秀影視作品或者音樂曲目的方法與技巧,這跟學生私下觀看視頻又有什么區別呢?
因此,我個人認為,教師要想更好的落實《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大綱(修訂版)》關于“實踐教學”的先進理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在實踐活動當中注入更多的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元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課堂變成中職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提高自身語文基本素質的最佳場所,與此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完成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具體教學任務以及目標,促進學生語文實際運用能力的顯著增長。
還以“影視評論、歌曲評論”這部分知識為例,教師除了要向學生播放幾段影視視頻或者音樂曲目之外,還要教會學生評論優秀影視作品或者音樂曲目的方法與技巧,并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正確組織語言完成具體的評論環節,還可以鼓勵他們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學生發表自己的評論性演講,如此,既培養了學生組織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大大鍛煉了他們辯證分析問題以及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真正實現了《教學大綱》所提倡的“實踐教學”素質教育理念。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充分加入“語文性”的特征,進而為更好的開展“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促使其充分發揮“實踐教學活動”的意義與價值。
二、突出實踐活動的“實踐性”本質。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
前文提到“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強調“實踐”兩字,提倡“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知識、在實踐中逐漸提高自身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變動實踐活動組織形式,更要著重對中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實踐內容豐富多彩的基礎之上提高其教學效率以及質量,增強實踐教學活動的時效性。以下,是我結合自身教學經歷總結的幾種實踐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廣大中職語文教師的實踐教學活動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
1.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為學生營造一種虛擬的情景氛圍,如此,既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對知識點的更好理解與把握,有利于高效率、高質量教學目標的落實與實現。例如,中職語文教學中“常用應用文”這部分知識著重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應用文體(求職信、履歷、邀請函等)展開細致的講解,教師如果僅僅通過抽象的例子向學生灌輸寫作技巧,不但會嚴重制約其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這種只傳授理論知識而不強調實踐運用的教學模式還會日漸削弱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實踐運用能力,不利于其日后求職或者就業目標的更好實現。
基于此,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其創設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中等職業語文教學大綱》對此有著明確的指示“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性的為其創設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如此,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中職語文的無限魅力,又可以促使他們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更好地把握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知識點。”同樣以“常用應用文”這部分知識為例,教師除了要向學生詳細闡述應用文的寫作技巧之外,還可以借助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如,學習“求職信”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求職意向以及社會實踐經歷書寫一份求職信,之后要求他們兩兩結合形成小組分別扮演“求職者”以及“應聘者”這兩個角色。這樣一來,就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應聘場景當中,不但可以讓學生在這一場景中更好的把握求職信的寫作技巧,還可以讓他們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升華對于應聘流程、應聘用語等的規范運用,為其日后的求職應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組織社會調查活動,采用“任務驅動型”模式展開教學。
《中等職業語文教學大綱》強調“教師在實踐活動上應當充分開發利用周邊的可利用資源,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讓他們在開闊視野范圍、豐富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之上,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逐步增長。”我認為,“任務驅動型”模式對于更好的落實教學大綱的這一要求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
例如,“口語交際”這部分知識包括了采訪、導游、推銷、洽談這四種最基本的知識模塊,在展開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我就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意選擇這四種交際形式其中的一種,之后便到街頭上選擇特定的人群進行社會調查活動,之后更要以PPT幻燈片的形式在班上進行成果匯報。
這種以“任務驅動型”模式為背景的社會實踐活動新穎、別致,既符合了中職學生活潑愛動、熱衷于探索未知事物的心理特點,而且又在社會實踐中促使他們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對于他們自身口語交際以及與他人的良好溝通能力的提高與進步都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為其畢業之后順利就業提供了無限可能。
再比如,寫作版塊中有“我喜歡這職業”這部分知識,學生由于自身沒有求職以及工作的實際經歷,因此,在進行寫作時往往因為缺乏寫作素材致使文章變得蒼白無力、毫無新意。鑒于這種情況,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我帶領他們走上街頭,對從事各種職業的人職場人物進行采訪與調查,聆聽他們的工作經歷以及自身對于工作的點滴感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接觸到不同性質、不同工種的工作,不但促使他們加深對于工作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展開寫作。
中等職業學校創設的本質意義在于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性、應用性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必須以這一宗旨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加強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實際能力,進而為他們日后的求職以及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敬惜《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新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2]潘海妮《關于中職語文實踐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2年第19期
[3]姚茂棟《如何培養中職學生語文實踐能力》;[J]《內蒙古教育》,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