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益軍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過,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就以前的初中政治而言,有時偏離生活空口“說大話”是其最明顯的標志,而這一點對初中生政治學習具有不利影響。初中生思想還不成熟,對政治上的一些話有時不能很好地理解,只能似懂非懂地記住。在這方面,新提出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的困難,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政治;成才;教學模式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設置,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開發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將思想品德課的內容設置和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寓教于生活,這才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方向。那么,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呢?
一、以生活現象導入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導入需要我們每個政治教師去好好把握,因為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聯系生活導入新課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例如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第一節課叫作“珍惜新起點”,內容包括新學校、新同學以及創建新集體等內容,這和學生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學生們剛升初中,到了一個新的集體、新的環境,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有一種新的體會。我們在教學時,并沒有一開始就讓同學們將書籍拿出來,而是詢問了一些同學對新生活的感受,交到了哪些新朋友,以及對新學期有什么樣的規劃或想法。從這些方面問,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這樣,再真正進行教學時,學生們都聚精會神地聽我講課,很多同學也能踴躍回答問題。
思想品德課中很多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們不太容易理解。而如果學生們從開始就對上課的重點模糊不清的話,那么就很難把握好教學內容。通過生活現象進行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們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學生們才能帶著這樣一種印象愉悅地進行教學活動。
二、結合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即使我們以生活現象導入了教學內容,給學生們留下了課堂的初始印象,但是課本中仍有許多學生不易理解抑或是枯澀難懂的知識點。這時,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融入其中顯得很有必要。
七年級上冊的第八課“學會拒絕”,是和學生們密切相關的一個實際問題。中學生剛處于接觸社會的初級階段,對社會的誘惑和一些不良行為沒有一定的抵抗力,這也是為什么會有一部分青少年觸犯法律的原因。要想學會拒絕,首先要知道什么樣的事情應該去拒絕;其次就是要運用怎樣的方法去拒絕,能夠讓自己承受住誘惑的同時而又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我給我的學生們設立了兩個生活中的小情境:①同學A邀請同學B一起去網吧打游戲,同學B不想去,那他應該怎樣拒絕?②同學甲在班級撿到了50元錢,被同學乙看到了。甲對乙說把錢分了不告訴老師,乙應該怎樣拒絕他?這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可能會遇到的場景。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具體要怎樣拒絕誘惑。
三、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生活化的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想法比教師的想法更加具有實際性。當前社會是個信息知識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學生們有著各自獲取信息的途徑,而信息的交互也讓他們對社會的各種現象、各種問題充滿了疑惑。他們有時無法辨別對或錯,這時候教師的引導就成為了他們辨別是非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思想品德教師,要通過自己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針對學生們的疑惑或問題,開展一定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加以引導。
學習網絡交往內容時,我開展了一個小小的班級辯論會,主題是“我們該不該見網友”。我將班級分為了兩方,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去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材料,最后進行半小時的辯論比賽。當時的課堂氛圍特別火爆,雙方的辯手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也給同學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實這就是生活中初中生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網絡給予了他們認識新朋友的途徑,但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四、聯系教學內容評論時事
有這樣一句話,“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教導學生們學習,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去,對社會中發生的事情能夠有正確認識。比如,針對曾經發生的暴力恐怖事件,我結合“生命與健康權與我同在”“我們維護正義”“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等幾方面內容,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關愛社會的表現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特征,批判了那些錯誤行徑,激發了學生們維護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的熱情。時事的評論也有助于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同時這也是中學生關心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
陶行知先生說過,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就以前的初中政治而言,有時偏離生活空口“說大話”是其最明顯的標志,而這一點對初中生政治學習具有不利影響。初中生思想還不成熟,對政治上的一些話不能很好理解,只能似懂非懂地記住。在這一方面,新提出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的困難,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樹立生活化的課程教學觀,掌握科學的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將思想品德的知識和內容融入生活,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早日成才,這才是思想政治這門學科設立的真正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王春梅.淺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學周刊,2011(11).
[2]吳鳳環.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
2013(8).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