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怡
[摘要]近年來,學前教育加速發展,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均衡發展逐步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步伐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國家順應發展的潮流,早在2001年就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并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音樂教育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文章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的現狀入手,分析當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高等學校;音樂素質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培養對幼兒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俗話說:“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意思是,三歲可知人長大了以后的發展,七歲可知人老了以后如何。人的思想、作風、習慣等,從小就要加強培養。而古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形,廣教化,美風俗。音樂對于人的個性、品格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教育家奧爾夫說:“音樂應該與其他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培養學生情感想象和個性。”可見,在學前階段,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活動是多么重要,兒童哼著優美動聽的歌聲,領略藝術的魅力;跳著熱情奔放的舞蹈,展現生命的活力。音樂能美化凈化人的靈魂,陶冶情操,激發孩子們樂觀向上的精神。
(二)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貝多芬說:“音樂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醫學家證明,人的左右大腦分工不同,左腦具有邏輯思維功能,主管數學、語言學習等抽象思維,而右腦則主管音樂、空間知覺等綜合性形象思維,且左腦比右腦發達。兒童時期是人類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兒童接受音樂教育越早,大腦皮層的發育就越快。利用音樂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開發兒童右腦,能更好地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三)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對于孩子來說,學校生活既充滿了期待,同時還存在著一些恐懼的心理,所以學前教育就相當于提前讓小孩子適應學習的環境。而音樂是一門表現力、感染力極強的藝術,它能激發人的情感,能培養審美觀,教師們在整個學前教育階段,將音樂貫穿于其中,教會孩子一些感情色彩分明、積極向上的兒歌,在唱游律動中,讓孩子們感受美,傳播美,令其心情舒暢愉悅,就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并且增強了記憶力和想象力,樹立自信心。孩子們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對學校學習也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現狀及原因
(一)專業師資力量缺乏
很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師資缺乏,有的學院就聘請音樂學院教師授課。而這些音樂教師都是畢業于音樂專業院校,且從事音樂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他們有著扎實的專業技能和音樂學科教學經驗,遺憾的是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知識理解不夠透徹,也沒有去幼兒園實地考察實踐的經驗,只是沿用針對音樂專業的教學模式,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只能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十分單一。且在音樂教學上重技術,總想把學生們培養成“歌唱家”、“鋼琴家”,使得音樂基礎差、底子薄的學前專業學生,對音樂頓生恐懼,望而卻步。
(二)學生音樂基礎薄弱
學前教育這個專業涉及的學科眾多,對學生的要求也很嚴格,但是大多數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招生對象則是面向全體高考學生的,錄取時,只在基礎文化素質上有高要求,對其音樂特長沒有特別門檻。大多學生進校時都不會用正確發聲方法唱歌,從沒碰觸過鋼琴,更別說在眾人面前翩翩起舞。對音樂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演創造能力會相對薄弱許多。
(三)課程設計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各階段的教育也有新的要求,怎樣去應對改革,這對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有著更高水平的要求。但是一些學校還沒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學科編排和課堂設計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專業目標定位不明確,以學科為中心,偏重單一技巧,導致音樂課程的設置所占比例少。由于學前教育的專業性質,學生們不能像音樂專業的學生一樣,有大量時間進行音樂專業技能訓練。這將導致幼兒教師的音樂素質不能滿足幼兒園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要求。其次,很多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效仿主義”明顯,模仿音樂專業院校或是高師音樂專業的課程設置,將聲樂、鋼琴、舞蹈、樂理、欣賞等學科分科細化,將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模式用在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身上,不自覺地就陷入了追求音樂技能高低的誤區。沒有考慮學生平均音樂水平,出現了難以彌補的水平“斷層”,導致很多基礎薄弱的學生只是將音樂學某領域根據自身興趣所向進行學習,沒有較強音樂綜合能力,更別說將音樂學科與學前教育其他學科相滲透融合;把學前音樂課程與幼兒園音樂教學法跨學科融合,實用性不強,缺乏應用性,背離了幼兒園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學生不注重自己的實踐能力
不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少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在大學刻苦學習專業,個人的音樂技能方面顯著提高,深信自己能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得心應手,認為幼兒音樂教學旨在教會孩子們正確的發聲、彈琴和跳舞。但到幼兒園實地教育實習時,卻不能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將理論脫離了實際。“從書本中來,再到書本中去”。學生們只是片面追求精湛的技藝,卻不明白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有音樂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有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相關能力。缺乏實踐,導致讓其上課時不知所措。
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為了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學校對教師要嚴格要求,音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音樂專業技能,還要有廣博的橫向知識與技能,做到專才與通才的結合。擁有扎實的音樂技能,上課時才能游刃有余,擁有廣博的知識,才會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開闊藝術視野。且要有較強的責任心,以學生的發展與需求為出發點,每個月抽幾次課到幼兒園去實地考察實踐,參加幼兒園教學研究與探討,了解當前形勢下的新動態、新理念,及時地反饋意見,傳授經驗給學生,有序地開展音樂教學。
(二)抬高入學門檻
學前教育專業,一般招收對象是高考中普通文史類學生。在學習任務艱巨的高中階段,早已將藝術類科目學習拋到九霄云外,入學后幾乎沒有任何藝術積淀。在大學期間,要實現音樂素質有質的飛越,確實倍感任務艱巨。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可以抬高學生的入學門檻,不僅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文化基礎素質,還要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做的目的是未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進校就能樹立自信,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三)轉變教學模式
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課堂氣氛,及時調整課堂上的不足之處,然后找出一套適合的學習方案。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案,將原來枯燥的純專業知識講解和課堂活動結合在一起,可以借鑒幼兒園音樂活動模擬教學。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設計一個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音樂活動片段,讓學生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將歌唱、韻律穿插其中,使學生與優化后的環境產生共鳴。指導學生領會唱游教學,要求學生們以培養孩子天性為出發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角色轉變,回歸童年,在歌唱、律動、游戲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學習中,既要突出音樂課程的特性,又要突出學前專業的特色,不要單純的重技術,注重綜合性、實用性。在音樂學科上,側重歌唱能力,兒歌伴奏,自彈自唱,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圍繞幼兒教育教學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將教育實習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每個學期都組織學生去一線幼兒園實習,將校內模擬情境教學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孩子們,實現了學生將所學的學前專業知識與幼兒園真實情境的結合,將所學知識綜合起來,再現給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課后讓學生互評,老師點評,請幼兒教師給予指導性意見。這樣既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又優化了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組織能力。
四、總結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培養已經不光是學校和學生自己的關注點,而漸漸地演變成了整個社會的關注點。學前教育對幼兒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激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稚嫩的孩子們來說,硬性地教他們知識是不可取的,要使音樂和知識相融合,將音樂貫穿于幼兒課堂教學。我國對于這種現象提出了要大力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的要求,并且也正在積極地實施,相信過不了多久學前教育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教育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