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萍 劉建斌 張萬龍 郭健 馮瑞林 岳耀敬 郭婷婷
摘要 [目的] 研究西北地區不同產羔季節羔羊的生產性能。[方法] 以甘肅高山細毛羊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產羔季節對其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 冬羔公、母羔的初生重比春羔分別提高28.38%和15.10%,冬羔公、母羔斷奶體重比春羔分別提高13.58%和5.99%,冬羔公、母羔1.5歲體重比春羔分別提高13.90%和12.97%;冬羔的污毛量、凈毛量比春羔高9.72%和4.22%;冬羔的出生成活率、斷奶成活率、育成成活率比春羔分別高9.53、12.98 和14.43個百分點。[結論] 在飼養管理條件較好的地區,冬羔的生產性能高于春羔。
關鍵詞 冬羔;春羔;生產性能;比較
中圖分類號 S8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359-02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Finewool Sheep with Different Lambing Season
SUN Xiaoping1, LIU Jianbin1, ZHANG Wanlong2et al
(1.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50; 2.Jinchang Sheep Breed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Yongchang, Gansu 7372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ambs in different lambing seasons in northwest areas. [Method]Taking Gansu alpine finewool sheep as research obje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mbing seasons on their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birth weight of male and female winter lambs increased than spring lambs by 28.38% and 15.10% respectively. The weaning weight of male and female winter lambs increased than spring lambs by 13.58% and 5.99% respectively. 1.5yearold weight of male and female lambs increased than spring lambs by 13.90% and 12.97% respectively. The wool yield and clean wool yield of winter lambs increased than spring lambs by 9.72% and 4.22%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 of birth, weaning survival rate and breeding survival rate of winter lambs were higher 9.53, 12.98 and 14.43 percentage points than spring lambs. [Conclusion] In the areas with bette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of winter lambs were better than spring lambs.
Key words Winter lamb; Spring lamb; Production performance; Comparison
西北地區飼養的綿羊依據產羔的時間將羔羊分為冬羔和春羔。每年8~9月配種,次年1~2月出生的羔羊稱為冬羔;10~12月配種,次年3~5月出生的羔羊稱為春羔。目前,西北大部分地區飼養的細毛羊基本上采用產春羔的生產方式,這是由于產冬羔的1~2月,天氣寒冷,飼草料供給是全年最差的時節,此時所產的羔羊難以成活,產羔母羊需要補飼,羔羊圈舍需要增加溫度,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供給較大。近年來,隨著農牧民定居、舍飼圈養數量的不斷增加,暖季放牧和寒冷季舍飼比例的提高,冬季產羔的生產方式逐漸開始盛行,在廣大的半農半牧區和農區,供暖及飼草料條件好,冬季產羔悄然興起,開始逐步在定居的牧民居點推廣與應用[1]。
甘肅高山細毛羊(甘細羊)是我國西北高海拔、寒冷地區飼養的主要細毛羊品種,為毛肉兼用型,能適應高海拔嚴酷的自然環境條件,遺傳性穩定,抗逆性強,生產性能高,其生活環境冬春季干旱寒冷,夏季溫暖濕潤,氣候多變,四季晝夜溫差大,日照長,無霜期短,年降水量低于蒸發量,其生活環境屬于典型高原大陸性氣候。基于此,筆者在甘肅省永昌縣羊場進行試驗,研究不同產羔季節對甘肅高山細毛羊生產性能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及飼養管理條件
試驗在甘肅省永昌縣羊場進行,該地區海拔2 500 m左右,年平均氣溫2 ℃,年氣溫的變化范圍為-29~32 ℃,年降雨量375 mm,年蒸發量為800 mm。植被以禾本科、莎草科及灌木叢草為主,牧草一般在4月開始發芽,10月份開始逐漸枯黃,枯草期長達6個月[2]。試驗地屬于半干旱、干旱的平原區,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薯類、豆類等,農作物秸稈和飼料資源較為豐富。甘肅高山細毛羊的飼養管理方式為夏季、秋季全天放牧,主要在偏遠的草地和收獲糧食作物后的農田,夏季放牧不補飼,冬季和春季采用放牧加舍飼補飼的方法飼養,主要補飼的飼料有玉米秸稈,玉米、麩皮、棉籽餅等配制的混合飼料。
1.2 試驗羊
選擇膘情上等、體格發育良好以及體重、胎次相近的80只母羊,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母羊40只,產冬羔;對照組母羊40只,產春羔。2組羊在當年的7月進行了剪毛、藥浴和驅蟲等常規生產管理。
1.3 試驗方法
試驗羊與對照羊在相同飼養管理條件下飼養,配種時間分群管理。當年的8月開始在試驗組內投放1只公羊,公羊隨群放牧,自然交配,投放時間為2個情期。對照組同樣,在11月中下旬放入公羊,2個情期,自然交配,隨后遷出公羊,2組同群飼養。
1.4 指標測定
測定所產冬羔、春羔的初生重、斷奶體重和15歲體重、斷奶成活率、1.5歲特一級羔比例;次年7月剪毛時采集羊毛樣品,計算凈毛率,測定污毛量和凈毛量等羊毛性狀。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產羔季節對綿羊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體重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冬羔公羔、母羔初生重分別比春羔高1.30和0.85 kg,提高28.38%和15.10%;冬羔公羔、母羔的斷奶體重分別比春羔高3.30和1.33 kg,提高13.58%和599%;冬羔公羔、母羔1.5歲體重分別比春羔公母羔高820和6.24 kg,提高13.90%和12.97%。由此可見,冬羔出生時體重就占有優勢,隨后生長過程中其體重的增加速度大于春羔,體重增加快表明產肉性能高。
2.2 不同產羔季節對羔羊羊產毛量、凈毛量和凈毛率的影響
永昌羊場每年7月剪毛,此時冬天出生的羔羊羊毛已生長了18個月,而春季出生的羔羊羊毛只生長了15個月,這是由于冬春2季羔羊出生時間不同,但卻同時剪毛進行造成的。為此,對冬季出生的羔羊羊毛的污毛量和凈毛量進行矯正,除去冬季出生羊多生長的3個月毛量。由表2可知,矯正后污毛量比校正前低1.06 kg,凈毛量低0.49 kg,但與春季所產的綿羊相比,仍然是冬季出生的綿羊污毛量、凈毛量高于春季,分別高9.72%和4.22%。凈毛率春羔高于冬羔179個百分點,這是由于冬季產羔圈舍污染大、雜質多,對羊毛污染大所致。
3 結論與討論
3.1 利用冬羔進行肥羔生產
該試驗結果表明,冬羔的出生重、斷奶重和1.5歲體重均高于春羔。因此,在永昌地區應充分利用當地的飼草料資源和自然條件,生產肥羔,進行羊肉生產。生產冬羔的母羊一般8~12 月是懷孕期,此時正是植物處于生長茂盛季節,母羊自由采食,可獲得充足的營養,羔羊出生后母羊奶汁充足,羔羊斷奶后通過舍飼補飼,加上適當的放牧,可滿足其生長的營養需要。產春羔的母羊12月~次年4月為懷孕期,此時鮮草枯竭,主要依靠舍飼補飼維持妊娠,母羊營養不足,體況差。羔羊出生后正處于寒冷季節,母羊乳汁少,不能滿足其早期的生長發育。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一般冬羔比春羔在越冬前體重平均高10 kg,可多產肉8 kg[3]。目前,羊肉市場行情好,所以加大冬羔生產,推廣肥羔生產技術,當年羔羊當年即可進行屠宰處理,可以大大提高農牧民養羊的經濟收入。
3.2 生產冬羔可提高羔羊成活率和羊毛產量,提高育種效率
生產冬羔的母羊,在越冬期間的飼養管理優于產春羔的母羊,相對產后奶水充足;此外,在羔羊的育幼期冬羔能得到充分的抗寒訓練,當年越冬時冬羔月齡相對大,體膘好,被毛生長時間長,毛量高,采食能力強,耐粗飼、耐寒冷等均較春羔強[4],成活率明顯高于春產羔羊。同時,冬羔發育好,1.5歲鑒定時特一級比例高,低等級少,這加快了育種進展。
3.3 利用圈舍、暖棚等設施,綜合分析盡可能生產冬羔
在合理利用現有圈舍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搭建暖棚,利用暖棚羊舍等設施和充足的飼草料資源,加強對冬季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做好接冬羔育幼工作。有人認為,冬羔生產繁育率低、成本高、經濟效益差[5]。但是,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生產冬羔雖然要為其提供較好的飼養條件和圈舍設施,但只要采用適當的技術管理措施,冬羔的繁育率會比春羔高,雖然產羔時成本較大,但其產肉、產毛、成活率等均高于春羔,在目前為了環保大力提倡舍飼飼養的形式下,要從綜合經濟效益來分析產冬羔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陳益.48~50 支半細毛羊冬、春羔生產性能比較[J].中國養羊,1997(3):40-41.
[2] 楊奎花,劉娜娜,王娜娜,等.用畜群結構模型分析評價冬羔生產技術的經濟效益[J].新疆畜牧業,2014(3):11-15.
[3] 張顯民,鄧代君,馬軍,等.綿羊冬產羔與春產羔[J].農村科技,2012(1):62-63.
[4] 祁占勝,胡剛,張明良.灘羊冬羔春羔生產效果對比試驗[J].畜牧獸醫雜志,2013(1):19-20.
[5] 楊存厚,武廣善.灘羊肥羔綜合生產技術開發與研究項目總結報告[J].中國草食動物,2000(專輯):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