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波 陳宏偉
【摘要】本文在對徐州市物流金融發展現狀調查基礎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徐州市發展物流金融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系統分析,為制定適合徐州市實際情況的現代物流金融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物流金融 策略研究 SWOT分析法
一、導論
徐州自然稟賦優越,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發達的交通條件,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這使近年來徐州市物流業得到迅速發展。物流金融作為一種創新金融形式,既可以推動物流企業加速資金周轉、拓寬融資渠道,也可以完善金融機構產品組合、增強其客戶吸引力、拓寬盈利渠道,還可以提高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服務能力和盈利空間,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不斷試水物流金融。SWOT分析法是運用系統分析思想,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四個方面,分析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并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得出具有決策性的結論。本文將運用這一方法,對徐州市發展物流金融進行系統分析。
二、徐州市發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1.區位和交通優勢。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也是江蘇省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區位優勢明顯。徐州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多條國家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京杭運河穿城而過,擁有淮海地區唯一的大型干線機場,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立體化交通格局。2011年京滬高鐵通車,使徐州同時進入長三角和環渤海“3小時經濟圈”,是連接兩大發達經濟圈的主要橋梁。得天獨厚的區位與交通優勢,使徐州成為重要的物流和資金流的節點城市,在東部地區乃至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物流業態不斷完善、規模持續擴大。作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江蘇省3大區域性物流樞紐中心城市之一,徐州市擁有完善物流業態體系。全市形成以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為代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以宏康物流、徐工集團物資供應公司、丸全外運為代表的生產資料物流,以恩華和潤、徐州醫藥等公司為代表的醫藥物流,以寶通物流、淮海物流園等為代表的綜合物流,以金駒物流園、誠坤物流園為代表的鋼鐵物流等多種業態。煙草物流、管道物流、鐵路物流、港口物流等專項物流業態也日趨成熟。全市共22處物流項目,形成圍繞主城區東、南、西、北方向的四大物流中心的合理分布格局。物流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2013年,全市物流業營業收入1580億元,增長20.5%,超過全省15%的平均增長水平。“十二五”重點物流項目有9項列入全省“十二五”物流規劃,項目總投資324.21億元,19項5000萬元以上物流業項目總投資額150.68億元。發達的物流產業產生了對金融資本的迫切需求。
3.金融資源豐富,多元化金融體系持續發展。徐州被省委、省政府作為全省三大金融集聚區之一重點發展,徐州“十二五規劃”將金融產業納入淮海經濟區八大中心建設目標之一。市內形成以工農中建交國有銀行為主體,各全國性和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存的格局,2013年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364.47億元、比年初增加520.40億元,貸款余額2047.23億元、比年初增加313.57億元,增量、增速都位居全省前列。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在資本市場上,已有3家中小公司先后登陸中小板和創業版,“徐州籍”上市企業達7家,位居蘇北第一;江蘇省首家全國性、商業性保險法人機構——紫金保險徐州中心支公司成立,市級保險公司增至44家,全市證券公司營業部增至12家,在全省率先建立、推行中小企業金融顧問制度,創新出常態化、組織化、扁平化的銀企合作新平臺。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1.物流企業層次低、管理滯后,融資困難。傳統物流形態仍占主體地位,鐵路站場、公路主樞紐、運河碼頭和綜合運輸能力等物流資源規模較大,但在快速反應、功能集成、作業規范、組織網絡和智能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場“散、小、亂”的情況造成金融機構不敢將質押物評估、資信評估、倉儲與監管、資產處理等業務交給物流企業辦理,阻礙了金融業與物流業的合作,影響了物流金融的發展。
2.金融體系不完善。從金融機構設立方面,大型國有金融機構仍占據主導地位,多元化金融格局尚未形成。2013年,徐州市內有銀行金融機構共22家,但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無論在網點數量、存貸款市場占比都占據絕對優勢。從實際情況看,物流產業對金融需求并不體現在對大型金融機構的需求,而是對能夠服務于廣大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的需求,并將其轉化為物流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這種融合能夠使中小金融機構真正地為物流企業服務,切實解決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
3.兼具現代物流與金融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資源缺乏。從業人員以物流專業為主,且層次不高。根據調研企業徐州金駒物流園的數據顯示,企業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占各類員工的11.7%,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僅占3%。高校和市場還不能提供既懂現代物流又掌握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只能依靠企業自身實踐摸索,通過對企業員工的培訓來應付業務需要,遠遠無法滿足物流金融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機會(opportunity)
1.政策支持。國家“十二五”規劃根據市場需求、產業布局等因素,重點發展九大物流區域,建設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節點城市,優化物流業的區域布局。其中,徐州市位于長三角物流區域、山東半島物流區和中部物流區三大物流區域交匯處,具有重要的物流發展戰略地位。《江蘇省“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將徐州作為省四大物流樞紐(四核,分別為南京、蘇錫常、徐州和連云港)之一,提出依托國家級運輸樞紐優勢和五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鐵路樞紐、公路樞紐、京杭大運河沿線港口群作用,將徐州建成沿東隴海線上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淮海經濟區商貿物流中心。徐州市在《徐州市“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以建立國家一級綜合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依托五通匯流的有利條件,形成綜合型物流、口岸轉運型物流、專業市場型物流、產業型物流、都市消費品配送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不斷增強徐州市服務淮海、輻射全國的物流功能。國家、省、市的一系列物流產業發展政策與規劃,形成了有利于物流金融服務發展政策環境。
2.資金支持力度加強。2013年市政府共為徐州金駒現代物流園、江蘇恩華和潤、徐州港務集團等8家物流企業發放引導資金276萬元,為推動了物流企業規模擴張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必要的啟動資金。2013年,徐州市在廣州舉行江蘇徐州物流產業推介會,簽署了《金融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合作協議》,該協議將對整合多方資源支持徐州物流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威脅(threat)
1.物流面臨分流壓力。淮海經濟區作為連接南北發達經濟圈的重要樞紐,區內各城市均十分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淮北市按照“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大產業”理念,建立以農產品為主的物流中心;商丘市將物流業作為城市的支柱產業,重點發展糧食、煤炭、郵政、鋼材、棉花、煙草、鹽業、商貿等行業物流,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濟寧市大力整合物流資源,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組建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物流企業現代化、信息化水平較高。棗莊市圍繞煤炭、水泥、化工產品等產品建立物流集散中心;宿遷市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擴展倉儲、配送、聯運等運輸服務領域,逐步提高物流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同為蘇北的連云港給徐州物流發展的壓力則更直接也更強大,作為歐亞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港口物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較為完善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使其具備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城市的潛質。
2.物流金融服務水平低。由于徐州市缺少全國規模等級的大型物流企業,各中小物流企業業務重復度較高,激烈的競爭阻礙了企業做大做強。調查中發現,由于單個物流企業的業務量較小,金融機構參與金融物流的平均成本較高,一些原本進駐物流園區的商業銀行,由于無法獲取正常利潤回報又陸續撤出園區。同時,數量眾多的中小物流企業,使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難以建立。物流金融是將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相結合的金融創新,物流企業內部、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至關重要,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是資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的前提條件。信息流的不暢通,導致物流和資金流難以有效融合,出于風險因素考慮,物流金融服務一直在小規模、低水平下徘徊。
三、徐州市發展物流金融的對策
(一)優化物流金融生態環境,提升集聚金融資源能力
要強化政府在銀企合作中的引導作用,多層次搭建經濟金融合作平臺,各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授權、機構設置、產品創新等方面向物流企業給予傾斜。推進誠信環境建設,建立健全對物流企業的失信約束和懲戒機制,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努力實現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共生共榮。
(二)制定物流金融相關法律法規
完備、高效、公正的法律法規是物流金融健康快速發展的保障。應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物流金融發展經驗,對物流金融業務操作流程、信貸資產流通規則、業務風險防范與規避等方面提供可操作、可執行的法律依據。
(三)整合物流企業,構建物流金融信息平臺
扶持發展一批特色、龍頭物流企業,引導企業將競爭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由比價格向比服務轉變,提升企業盈利水平和綜合實力。統一的物流金融信息平臺可以縮短信息獲取時間、提高信息處理效率、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四)培養專業化人才
物流金融業務需要兼具信息和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當前尚無專業對口的人才培訓形式。徐州匯集各類高校10余所,可以通過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與當地高校三方合作,建立物流金融學科,舉辦物流金融定向特招班,構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基金項目:2013年徐州市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徐州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的機制與政策研究”,(XM13B028)。
作者簡介:徐建波(1979-),男,江蘇如皋人,徐州工程學院,講師,徐州市鼓樓區“江蘇省第六批科技鎮長團成員”,研究方向:區域金融;陳宏偉(1979-),男,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淮海發展研究院,講師,徐州市鼓樓區“江蘇省第六批科技鎮長團成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