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卓瑪
【摘要】數學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始終,旨在通過基本數學知識、解題技巧等學習,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辯證分析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舉一反三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的關鍵階段,如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凸顯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價值與深遠意義,切實保障小學數學教學的高質量與有效性,是當前素質教育與新課改教育政策對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具體策略
![]()
小學數學課堂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是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小學數學的課程改革進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了當下我國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的追求方向[1]。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調整教學理念,以創新意識與開放眼光改革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以學生本位為根本原則,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欲望為主要目標,促使學生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求學”的重大轉變,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
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教育政策的不斷深入與完善,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的意識有了顯著提升,但是從整體上看,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本位”與“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占絕對主導,教師既沒有為學生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與平臺,也沒有及時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與理解程度,因而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氣氛單調、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與積極性,極大限制了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小學數學考核方式滯后
數學學習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對學生理性思考能力與邏輯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數學是多數小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必須改變當前應試教育“分數至上”的考核方式。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與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往往采用僵化滯后的教學理念,即片面強調學生死記硬背解題套路,忽視了數學學科靈活性強、開放性強的本質特征,也違背了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升的宗旨。
(三)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師課后反思的意識低下
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不突出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就是教學目標設計不合理,首先,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與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并沒有采取相關措施全面評估與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設計長期存在盲目性與落后性的弊端。其次,教師缺乏在課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方式與工作方式的意識,不能在教學活動中發現教學漏洞與缺陷,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更是難以提升。
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對策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小學數學要實現素質化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有效性,就必須融合當前最先進、最科學、最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諸如情景教學法、賞識教育法、滲透數學思想教學法等等,一方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靈活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生動多樣的數學教學中收獲獨特的情感體驗與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全方位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極大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
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日常見聞,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從根本上改變一味灌輸數學概念、定理,機械強調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模式,減少學生的理解壓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比如,在講到“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一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虛擬生活情境:“媽媽買了6個蘋果,給了爸爸4個,給了你2個?爸爸比你多了幾個呢?”,“昨天爸爸吃掉了1個蘋果,爸爸的蘋果是不是還比你多?多幾個?”,讓學生充分調動與發揮聯想力,投入到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計算中來,促進數學知識實現由抽象化到具體化、形象化的轉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識與能力。
(二)采用“賞識教育”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為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使學生收獲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必須注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鼓勵式”教學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適時指導與鼓勵,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科學性。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言,比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公布自己課后作業的答案,或者是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教學內容,并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質疑,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關注,更加堅定探索性、自主性學習方式的推廣。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不吝惜“語言贊美”,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進步,特別是當性格內向的學生提出創見性見解或是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時,更應該通過表揚的方式,使學生收獲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三)全面、系統研讀小學數學教材,挖掘與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廣泛存在與小學數學內容、解題技巧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慎重選擇教學手段,既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同時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并在潛移默化中明晰數學基本規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與邏輯思辨能力,從而確保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完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等面積計算教學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并選擇一些規范的組合圖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梯形與正方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等等)鼓勵小組成員計算面積,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尋找解題方式的過程中,理清與豐富解題思路,建立化繁為簡、變換與轉化的數學思想。
小學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階段之一,只有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學生才能更好的、更順利的進入后面的、更高層次的學習之中。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啟發學生思維的學科,在學生的成長階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引進多種教學方式,勇于創新,積極探索,為日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崔建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2013(5).
[2]布仁都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