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艷
【摘要】本文比較詳細而具體地闡述了《英語課程標準》出臺以來在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大膽改革和嘗試,并用各種教學實例體現出良好的效果,力求創設出新型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在《新課標》的理論指導下和教學實踐活動中尋找到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以人為本;任務型教學方式;拓展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多媒體教學資源;激勵性的評價方式。
![]()
隨著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新的課程標準以來,在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中掀起了一股學習新課標,創設新課堂的教改熱潮。如何提升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一代綜合性人才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文化需要,成了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
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要改革課堂教學,首先應該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進行改革,例如:用創新的精神、先進的手段對教學方式加以倡導,推陳出新;在教學活動中重視以人為本,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激勵性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生成果進行評價等等,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建立起開放的、民主的、活躍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感受,消除學習的焦慮感和緊張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營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新課標》明確地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形勢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作精神。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緊緊圍繞著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用他們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的模式輔助教學。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見,不輕易給學生壓抑性的批評;在課堂實踐中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語言表達上的錯誤,鼓勵學生克服羞怯、恐懼的不良心理大膽開口。在教學目標的實現上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對學生提出過高、過于苛刻的要求,努力營造出輕松、合作、溫暖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取得積極的學習成功的體驗。
二、采取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著名英國學者Andrew Littlejohn認為:任務型學習活動是一種以完成任務(即目標為導向“goal-oriented)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真實地使用語言(use language to achieve a real outcome)。就是說,學生要使用他們掌握的所有外語知識和一切手段進行交流,以達到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目的。任務的形式可以是列一個名單,猜一個謎,做一個游戲,進行一次簡短采訪,交流彼此的觀點或經驗,甚至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語法練習等。《新課標》提倡教師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師執行教學目標,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和學生的潛在因素,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課堂表演中,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為一個個原本簡單的小故事添枝加葉,編排出豐富、生動、有趣的內容來。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稍加引導,便會有種種讓人驚嘆的奇思異想。平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能力設計一些語言活動,如:看圖片講故事,故事接龍,單詞接龍等,鍛煉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靈活處理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新課標》將文化意識列為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并提出,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覺得我們的這套教材是一套融語言學習的知識性、趣味性、世界性為一體的優秀英語教材,其中適量地介紹了部分與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生活緊密相關的節日,各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筑物等等,讓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領略到異國風情,體會到真實的語境。我在教授這些內容時,利用我校優越的網絡資源環境,從教學資源庫中搜索到有關的圖片、影片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到有關西方各種節日的知識時,我盡量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境,抽時間讓學生舉行一些類似的活動,如畫復活節彩蛋,過圣誕節,萬圣節等等,讓學生在各種節日氛圍中感受到外語學習的樂趣,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五、建立公正合理、靈活多樣的激勵性評價機制,有效消除學生學習中的焦慮感和挫敗感。
《新課標》提出,中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在這一點上,我采取了等級制的評價方式,相應的等級發給相應的小獎品,對學生的學習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例如,課文背誦流暢,錯誤較少或基本無錯誤的,聽寫全對的,我給他們很高的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我還給學生建立了自評表、家校互評表,及時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和反饋,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消除學習中的焦慮感和挫敗感。
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型的、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規律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當代教師一個重要的基本素質,也是增強業務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的臺階。我們必須積極關注教學動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2]夏谷鳴 《正確把握英語課堂以人為本的思想》(《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