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蘭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農村小學數學更加注重教學中的生活化體驗,注重對學生生活探索能力、拓展能力、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農村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還是有所區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更應該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去發現數學的重要性。下面筆者就對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創設情境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34-02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抽象的學科,小學數學亦是如此,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所處環境不同,家長教育方式也不同,他們除了日常學習,很少進其他補習班,有足夠的時間玩耍,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玩性比較大,但是與生活的接觸卻更多。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師的教學應當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善于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直觀,更富有趣味,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體驗,去探索,去拓展,使學生親身經歷生活實際是如何抽象成數學模型又是如何在數學中得以應用的,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轉變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和學習態度。
1.優選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陶行知說過:“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數學滲透于生活的每個角落,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基礎水平、實際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選取最具典型性的生活資源,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自主觀察、探究和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僅能夠累積學生數學知識,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比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買些小零食、小玩意兒,教師可將其引入估算學習中,針對學生這種習慣讓學生估算自己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下來買小零食、小玩意兒的花費大約為多少,由于學習與學生自己有著密切聯系,他們的學習熱情瞬間就會被激發,運用估算的方法讓學生解決自己的問題,學習效果會顯著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明白了自己一段時間下來花了多少錢,有利于學生改變花錢浪費的壞習慣。在學習單位“克”與“千克”時,可提前要求學生去觀察生活中與兩個單位相關的東西,并記錄下不同東西質量,這樣以來,學生就會發現原來學習的內容就是自己常常可以看到的,很多小學生喜歡吃干脆面、薯片、蝦條等零食,這些零食包裝上都標注的有具體質量,媽媽做飯時用的食鹽、底料等也都有具體質量,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稱一稱,掂一掂等活動讓他們正確感知不同的質量。總之,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應當善于利用生活資源,為學生架起一座由生活通向數學的橋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
2.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學會感悟數學問題
農村小學生對情景、游戲等具有非常強的敏感性,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更加貼近生活,引起學習需求,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在生活情景中去感悟數學問題,這有利于解決學生思維與數學高度抽象之間的矛盾關系,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經驗非常有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并密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不同生活情景,使學生時刻置身于生活氛圍中,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并學會以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在觀察、體驗、分析、判斷、理解生活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如何思維。比如在學習“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時,讓學生上課之前從家里帶幾張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準備一個直尺,讓學生彼此之間討論如果要對自己的照片進行鑲邊或鑲玻璃美化要如何進行,需要多長的花邊,又需要面積為多大的玻璃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學會了通過討論去發現并解決問題,明白了面積和周長之間的關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學生在親身經歷情景的過程中對數學有了進一步感悟。
3.增加學生生活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活動,還是一種體驗,如果教師能給學生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創造,進而獲得數學知識,學生必然會認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而強化數學學習意識和應用意識。我們需要承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很多數學素材都來源于生活,但是素材并不等于數學,只有將所謂的生活素材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得出數學定義后將其遷移到數學教學中,才能真正實現生活與數學的融合,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實踐,也需要學生的實踐和體驗,學生經歷了這個過程后才能對數學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學生計算土地面積,單純的課本素材無法加深學生印象、發散學生思維,教師可組織學生投入實踐活動,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測量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有多大?你是怎樣測量的?你在測量時運用了幾種方法?”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使學生從課堂走向實踐,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知道要想求得操場面積首先應測量出操場長度和寬度,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計算、測量方法各不相同,但大家都通過對估算、計算和測量知識的運用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實際問題。通過實踐,學生走近了生活,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認知和動手需求,還能使學生內心充滿挑戰,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4.結語
生活化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是新課改的要求,符合農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所以我們應當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營造生活化教學,讓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去體驗,去感知,去探索,并自覺地將各種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數學知識應用能力貫穿于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數學和生活的相互交替和互動中愛上生活、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王強.創設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讀寫算.2013,33(21):242.
[2]陳會.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2,12(3):126.
[3]張麗敏.初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軟件.2013,17(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