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林 曾利萍
【摘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素質是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在我國,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公民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提高數學素養自然而然成為高中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以及數學教學的核心.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高考應試能力而忽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筆者認為,培養數學素養與提高高考應試能力并不矛盾,高中數學教師完全可以在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提高高考應試能力.
【關鍵詞】數學素養;數學教學;應試能力
【文獻標識碼】G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經常聽到,甚至很多數學教師自己都常說:“上街不用函數,買賣不用微積分,不學立體幾何照樣看圖紙,學習數學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難題?”關于這個話題,我們是沒有什么發言的權利的.首屆華羅庚數學培訓班教練、首屆國家教學名師、南開大學顧沛教授有這樣一個觀點與大家分享,他說:12年的數學學習后,那些數學公式、定理、解題方法也許都會被忘記,但是形成的數學素養卻終生受用.那么,什么是數學素養呢?顧教授說:通俗地講,數學素養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他還告訴我們:“擁有良好數學素養的人在解決問題時就會有良好的邏輯推理意識和能力,在學習其他學科時就會擁有更大的潛力與發展.” 所以數學它不只是為了解題而存在,它更應該是在人們的具體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與素質的一種存在.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數學素養的一種體現.比如:微軟公司招聘員工時的一道考題:“一個屋里有50個人,每人帶一條狗,其中部分是病狗.主人只能通過對其他狗的觀察得知自己的狗是否是病狗,并就在發現當天用槍打死自己的狗,第一天沒有聽到槍聲,第二天也沒有聽到槍聲……直至第十天聽到了一片槍聲,問屋里有多少只病狗,并論證你的結論.” 這道看似腦筋急轉彎的趣味題,其實是一道巧妙的數學應用題.正確的解答需要運用反證法和數學歸納法.實際上生活中很多問題的解決,都或多或少會用到數學解題的模型.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素質是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在我國,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公民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提高數學素養自然而然成為高中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以及數學教學的核心.從近幾年的數學高考題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考查數學公式、定理、解題方法之外的高考題類型.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