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國情和省情,研究市場對設計人才需求特點,結合職業教育發展,具體以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信息技術系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為研究對象,“以就業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共建專業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為突破點,探索我系產品造型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改革工作。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設計人才,體現高職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特色。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一般項目高職產品造型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研究(項目編號:2013Y541)。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49-02
與本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相比,高職高專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培養時間是不同的,從而決定了專業的培養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時,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對自身的定位是發展變化的,要辦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特色,培養社會需要有人才,需要在深入了解國情、省情的基礎上找準專業定位,構建一個讓社會、學生都滿意的課程體系。
一、基于國情和省情,人才需求分析。
由于我國產品設計起步較晚,工業設計教育相對滯后,直到80年代中后期,各大專院校才陸續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該專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與壯大。但是工業設計教育水平以及設計師的素質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大量的企業招不到滿意的工業設計人才;另一方面,大批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單位需要有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實干型人才,而當務之急,是高職高專要培養造就具有專業素質的技師型人才。
云南省內有很多裝飾、家具類的設計公司。根據云南市場的需求,我系以家具設計作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職業培養的一個主方向。家具設計是產品設計中的一類,云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格,民族裝飾元素、民族風格等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融入,提高了家具的創新性。傳統的、過分狹窄的設計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往往缺乏適應能力、技術能力、綜合分析和決策能力,所以我系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職業發展方向不只有一個家具設計方向,還有平面視覺展示設計方向。
二、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確定專業崗位知識、技能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麥可思調查”—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2012、2013年度報告、專業人才需求表、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考核表反饋的信息為基礎來討論,我系畢業的學生在企事業中的主要崗位有方案設計、圖紙制作、技術管理工作和售后服務等工作。這些崗位除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以外,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經過調查分析,我們制定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設計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行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工作,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能用現代審美觀念進行產品造型設計和立體、平面視覺展示設計的技師型人才。
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共建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改革的原則
(1)課程設置要以實際工作過程和職業崗位分析為基礎,科學地、系統地對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將各項能力分解為形成這些能力的知識體系和對應的課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實踐項目,統籌教學內容。
(2)明確我系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是培養具有產品造型設計職業素養的技師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比例上,增加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提高實踐教學比例。
2.課程設置
總學分為129個學分,自主拓展占7個學分,實踐課時占54.65%;公共基礎課占10.85%;人文課程占5.43%;專業技術課占36.43%,專業核心課占13.95;專業技能訓練周占12.40;學生頂崗實習780個學時,占23.63%。
3.課程體系特點
(1)調研扎實,與企業共同構建的課程體系更符合實際,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調研的目的是為全面了解本專業的市場需求的趨勢、崗位指向、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針對性等方面的問題,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課程體系開發的全過程中都有企業的參與,尤其是某公司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在調研的基礎上和企業的設計人員共同確定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崗位職業標準,并根據工作過程來開發課程體系,構建以崗位能力為本位、以校內生產性實訓為教學主線、以階段性項目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教學課程體系,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
(2)通過課程體系建設,突出專業特色
開設的結構素描、設計色彩、產品手繪表現技法、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3Ds MAX、AutoCad、CorelDraw等,都是設計表達技法課程;人機工程學、產品開發與營銷、家具結構設計與工藝都是產品造型設計和體現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旨在體系體現了專業特色—以設計表達為基礎,以產品造型設計為核心,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培養理實一體化的職業素質。
(3)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中,提高實踐課時的比例,增加頂崗實習時間,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和企業簽訂訂單班培養,構建全新的面向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研究確定并完善設計工作過程的實踐主導型課程體系的主體架構。增加頂崗實習的時間,把學生放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加強實際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更加能夠鍛煉學生,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縮短學生畢業實習的時間,有的學生一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就能勝任工作。
開設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3Ds MAX、AutoCad、CorelDraw等計算機設計軟件應用的技能課程,其中3Ds MAX、AutoCad開設兩學期,掌握施工圖的繪制與規范(教學難點),讓學生綜合有效的運用設計工具,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與專業知識相融合,培養的人才盡量與企業接軌。實行學歷證書教育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雙證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考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可以考Photoshop、3Ds MAX、AutoCad等專業特長的職業資格證書。
(4)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課程體系中的理論課程和教養工程及各類講座的設置,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而專業自主拓展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提倡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培養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在自主拓展課程中開設實用的市場營銷課程,目前企業的營銷人員需要設計專業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又要熟悉營銷方法,則是企業的急需人員;同時也為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從調研中發現,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已經由設計崗位轉向設計和管理營銷一體的崗位,通過開設市場營銷課程強化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
四、結論。
為適應市場對產品造型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業以培養具有一定設計能力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與行業企業合作,設計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構建基于產品設計工作過程的實踐主導型課程體系,強化設計能力的創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扎實的崗位勝任能力——軟件應用能力、突出的崗位適應能力——創新能力、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設計與軟件應用能力相結合培養目標。
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因為人才市場需求是動態變化的, 為滿足社會對產品設計人才的需求, 培養出服務于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應該矢忐不渝的將課程體系改革做下去, 以市場為導向來進行調研,并在辦學思想、專業建設、管理模式和辦學機制上, 不斷深化改革, 從而促進高職高專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教育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倪江忠,王力夫.高職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體系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年第06期
[2]傅穎哲.論建立工業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結構的必要性[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報,2007年01期
[3]周健,陳彥許.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之我見[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8月,第10卷第2期
作者簡介:
丁麗娟(1981-),女,云南賓川人,漢族,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信息技術系產品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