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濤 楊敬東
[摘 要] 目前,我國汽車消費增長迅猛,為財產險保險公司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日益激烈市場競爭使車險經營面臨虧損風險考驗。因此,如何合理降低車險成本成為車險經營管理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從車險經營的各環節深入分析高成本支出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提升車險業務的盈利能力。
[關鍵詞] 車險;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06
[中圖分類號] F275.3;F8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1- 0011- 02
目前,我國汽車消費增長迅猛,為財產險保險公司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日益激烈市場競爭使車險經營面臨虧損風險的考驗,車險高成本的支出是造成車險經營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保險公司如何合理降低車險成本成為車險經營管理中的關鍵問題。所以要從車險經營的各環節深入分析高成本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以提升車險業務的盈利能力。
1 車險高成本的主要原因分析
車險保費規模占財產險保費規模的80%左右,是保險公司的龍頭險種,車險的經營好壞直接影響保險公司的經濟效益。車險的經營管理一般包括銷售、承保和理賠三大環節,公司的效益應體現每個環節的管理之中。
1.1 銷售環節成本高
(1)市場競爭導致保單獲取成本攀高。2010年,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保險公司中介業務檢查中代理人、經紀人用金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中介[2010])507號),文件規定中介機構保險代理傭金由當事人依法協商確定,不再強制限制傭金上限。此文件出臺后,部分地區行業自律公約逐步瓦解,市場開始出現惡性競爭的苗頭,爭相抬高傭金獲取保費。到目前,市場惡性競爭的態勢沒有明顯轉變,保單獲取成本逐年攀升。
(2)價格競爭導致承保費率降低。價格競爭目前仍然是各保險公司發展業務的主要手段。部分保險公司通過費率浮動因子變相打折收費,或降低重置價承保減少保費。有的公司還暗中贈送險種或禮品來爭取客戶。近幾年,車險單均保費呈逐漸下滑趨勢,保費充足性不足,已嚴重影響車險的經營成果。
(3)銷售人員追求銷售業績,效益觀念差,缺乏風險意識。目前多數保險公司都將保費規模作為銷售人員的主要業績指標,且保費規模與薪酬調整及職位晉升掛鉤。所以,銷售人員只關心保費指標,對客戶的賠付風險、道德風險并不關心,他們普遍認為業務質量及賠付情況是公司承保和理賠人員的責任,與自己無關。甚至有的業務人員協助客戶弄虛作假,對車型、使用年限、車輛使用性質等信息進行修改后承保,致使公司利益受損。
1.2 承保環節成本高
(1)業務結構不盡合理,高風險業務占比加大。隨著私家車快速發展,私家車保險需求越來越大,私家車業務占比達50%~60%。而私家車由于出險率高,賠付率一直居高不下。這樣的業務結構,導致車險經營很難實現盈利。
(2)風險分析管控能力薄弱,管理手段不到位。有的保險公司業務數據綜合分析能力薄弱,數據挖掘能力不足,不能為車險管理提供較為科學的決策依據。此外,車險承保流程也存在一定風險。如驗車承保不能落實到位,承保材料基礎信息不真實,特別是代理業務操作存在很大道德風險,存在騙保行為。
1.3 理賠成本高
(1)受損車輛選擇專修廠維修,推高車險案均賠款。一是由于4S店為保險公司代理車險業務,要求保險公司送修車輛達到一定比例來資源互換。二是由于被保險人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普遍要求去4S店修理受損車輛。據保險公司內部統計,在4S店修理損失金額占比80% 以上,而在4S店修理費用比在一類修理廠高30%左右,大大增加了車險賠付成本。
(2)法律環境不理想。近年來,車險的人傷案件受害方或車主將保險公司作為被告或承擔連帶責任的第二被告的訴訟案件日益增多,在訴訟中,原告、被告雙方的訴訟地位不對等,保險公司處于劣勢,應訴主張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判決往往偏向原告方,一些不合理的賠付得到法院的支持。
(3)保險公司反欺詐能力薄弱,騙賠案件較多。保險公司理賠人員識別欺詐行為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在打擊的力度上也不夠,對查出的欺詐案件大多采取拒賠或追回被騙賠款,很少訴諸法律,追究保險欺詐的法律責任,無形中助長了保險欺詐行為。
(4)車險查勘定損中人為因素影響定損質量。車險查勘定損人員獨立工作,增加了保險公司理賠外勤人員的道德風險和技術風險的控制難度,定損人員的道德風險和技術風險都增加了定損的“水分”。特別是為保險公司內部機構代查勘定損的案件理賠質量更存在嚴重問題,加大了理賠成本。
2 車險成本控制措施
提升車險經營管理能力,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將增效益和防風險緊密結合,真正將效益觀念融入車險經營發展的各個方面;必須堅持夯實基礎,從數據真實抓起,從流程有效控制抓起,很抓薄弱環節,防范承保風險,擠壓理賠“水分”。
2.1 依法合規經營,共建良好市場環境
提高車險經營效益,必須改善經營環境,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建議選擇違法違規現象較為集中的條款費率執行、保險中介等業務領域和經營環節開展專項檢查;加大查處力度,治理不正當交易行為。為更有效控制高傭金行為,各保險公司應聯合起來,建立行業自律公約,嚴格控制高傭金行為,杜絕變相降費現象,確保車險市場走向有序、理性,共同維護行業利益。
2.2 樹立效益觀念,構建科學考核體系
公司自上而下,每個人都要貫徹落實效益觀念,正確處理好效益與規模的關系。在制定制度和考核方面要將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相結合,讓每個人都自覺地將自身工作和公司的效益相聯系。
首先,公司應將賠付率指標納入銷售人員考核體系,其績效獎金與賠付率掛鉤,有獎有罰,督促銷售人員在展業過程中既考慮完成保費指標,又要重視業務質量。引導銷售人員應主動配合“兩核”部門,盡可能提高業務品質,主動放棄一些賠付較高的不良客戶或業務渠道,主動為公司創造承保效益。
其次,下轄機構車險費用政策應與滿期賠付率掛鉤,費用政策向優質業務傾斜,嚴格控制高風險業務,有效引導下轄機構多做優質業務,這樣才能提高優質客戶的競爭力。
最后,公司“兩核”部門是業務入口關和出口關,是公司的利潤的責任部門,公司應將賠付率指標作為“兩核”人員的核心指標進行考核。為實現賠付率指標全年達成,應縮短考核周期,實行月度跟蹤考核,考核結果與個人績效獎金掛鉤,并作為評優和職位晉升的依據。
2.3 強化承保制度,實施精細化管理
制定每月車險業務分析制度。按車型、車齡、使用性質及從人因素等多維度進行賠付率分析,分析費率折扣、單均保費、出險率及案均賠款的走勢,總結賠付率高的原因,及時調整核保政策。鼓勵做優質業務,堅決剔除連續虧損業務,對高賠付的業務限制條件承保。優化業務結構,提高優質業務占比,提高目標客戶續保率。同時確保各渠道的承保政策和費用政策一致性,防止劣質業務在轄內機構來回“搬家”。加強承保流程風險管控,確保驗車承保制度落實到位,對新保車、脫保車必須驗車之后承保。嚴格審核投保材料,嚴控變相降低費率的行為,提高單均保費,確保保費充足性得到改善。
2.4 加強理賠管理,減少不合理賠付
理賠管理是控制賠付成本的關鍵環節,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查勘定損管理。一是加強查勘定損的操作規范,提高現場查勘質量。加強出險原因的真實性調查,準確界定保險責任;二是嚴格執行定損規則,執行配件更換制度,對能更換單件的,絕不更換總成;對可修復的配件盡量按修復價格定損;對現場定損后需要更換配件的,必須在修理廠解體時對該配件進行核實;對待查項目要使用易碎貼鎖定配件。目前部分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工作委托公估公司處理,公估公司內部管理不夠完善,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不高,所以要加強對公估人員實行考核和監督,對案件處理質量進行檢查。公估人員實行準入準出制,堅決清除技術水平不高,道德品質低下的人員。
(2)報價核損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報價核價體系,將理賠報價系統與當地報價有機結合,適時調整,使報價更貼近市場。二是要加強對核價核損的考核,科學設定考核指標。核減率、被核減率和核損偏差率是判斷崗位技能和素質的主要指標,也是本環節充分擠壓水分,降低賠付率的有效衡量標準。應重點跟蹤3個指標的變化情況,組織核價核損人展開討論學習,不斷改進。
(3)修理企業的管理。為保證車險理賠服務質量,合理降低賠付,保險公司應與一類修理廠結盟,推出“推薦一類汽修廠技術服務保障”服務承諾,為履行服務承諾,選擇一批綜合實力強、修理價格合理的汽修廠(可含專修廠)結成長期合作伙伴,達到控制車輛修理成本的目的。
(4)提升反欺詐能力。欺詐行為主要來自于專業的代理公司、修理廠及個別私家車主。保險欺詐活動涉及業務流程各個環節,打擊欺詐是全體員工的職責。首先制定一套反欺詐調查制度,并強調制度的執行力。其次是建立車險理賠反欺詐工作流程,完善崗位規范與理賠監督機制。建立對應理賠各環節欺詐案件特征表,理賠人員人手一份,一旦發現賠案出現所列特征,立即展開調查。對于損失金額較大、較難調查的案件應委托調查公司進行調查。加強與經偵、交警部門合作,使調查手段有所突破。
(5)人傷案件的管理。為保護受害者的利益,避免由于發生不合理治療或費用支出得不到賠付而遭受損失,人傷案件要提前介入,實行核賠前置。一是要加強對人傷案件的醫療跟蹤調查,隨時了解傷者的情況及治療方案,避免不合理醫藥費支出。二是提前了解誤工人員和護理人員收入情況,嚴格按標準賠償誤工費和護理費。三是對需要評殘的要提前介入,或建議到保險公司合作機構鑒定,避免虛評傷殘等級擴大賠付。四是加強對傷亡人員戶籍調查,合理賠付傷亡經濟補償。
(6)組建高素質的理賠隊伍。一是要加強理賠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持證上崗,減少理賠過程中的“跑、冒、滴、漏”風險。二是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定期組織學習相關欺詐案例,警鐘長鳴。杜絕串通修理廠或代理人員采取不法手段謀取個人利益。三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切實提高理賠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