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平
摘 要: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是初中數學教學追求的目標。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擁有數學思想的學習方法,達到拓展思維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式的教學,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數學教育,實現自我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興趣
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養成和形成的重要時期,數學課堂教學有責任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創造條件。我們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要不斷優化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意識,養成數學思維,認識數學學習規律,學會數學學習方法,學以致用,發展自己。
現實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有的分析入理,有的思維敏捷,有的口若懸河,有的善于掌控課堂。但這些只是我們的部分優勢,對數學課堂教學起到的是局部作用,我們更應該從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傳授學生學習方法、激發學生數學思維、實現數學價值、發揮學生個性優勢等方面入手。下面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例子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由于其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推理性,學生在學習時,尤其是遇到難學處時,就會覺得其枯燥、乏味,這時興趣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下面講兩種方式。
1.提高學生自主意識,提升學習興趣
這里我們通過開展提高學生自主意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教學中提倡給學生讓出位子,讓學生自己去做,去體驗,這樣不僅能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個體思維,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創造能力。
例如,我們在學習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時,在課前就可以讓學生去練習求解x2+2x-10=3。我們以前的做法都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去解,這種求解過程并沒有實現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為此,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己去討論還有哪些解法,用什么方法最為簡便。我們教師在過程中只起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生將一元二次方程變成(x-1)(x+3)=10,學生在求解過程發現了一個規律,x-1與x+3之間的差為4,且x+3>x-1,可以得出,將10分成4的兩個因數,即(x-1)(x+3)=4×2.5,且x+3>x-1,所以x+3=4或者是x+3=-2.5,所以x1=1,x2=-7.5。這其實體現了學生多元化的思維,也為學習二次函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樣的例子可以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體現數學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學科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僅靠小學學習的一點數學知識很難讓學生在社會上立足,初中數學學習讓學生學習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但這不代表學生有興趣,我們只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現實價值,展示數學的魅力,才能激勵學生愛上數學。
例如,學生學習了統計和概率后就知道了,買彩票中大獎的幾率有多少,以后也不會過于沉迷買彩票這種事。
二、傳授學生學習方法
數學教學中每一種思想方法都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生只有學會數學思想的轉化才能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每個學生在學習方式上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我們經常教學生將一些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生疏的問題轉化成熟悉的問題。數學拆項消分法就是這類方法,如求■+■+■分式的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其規律,每個分式都可以分解為■的形式,進而再分成■與■兩項。這樣就實現了化繁為簡的目的,學生在經常的訓練中也逐漸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更加注重知識的牽引和轉化,而不是解題本身。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的互動過程,而是學生思維和教師思維的碰撞。過去的教學只注重教師的思維,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要多關懷學生的人文方面,要善于去對學生的智力進行開發,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思維空間,讓學生將一些問題變換一下思路,換個角度看問題。
例如,我們常常見本是求根的問題,變成在有方程的根已知,反過來求函數的公式;將同一個例題多增設幾問,讓學生找出幾個設問間的關聯等等。有的甚至讓學生自己去改變條件,將常規題改造為非常規題,先猜結論,再說理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意識,思維變得開闊起來了,對問題能變換角度去解決。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課堂自然也就得到優化了。
四、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欣賞每個學生,激勵學生的自身潛能,發揮學生的自身優勢,讓每位學生都學習有用的數學。初中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自身基礎上有所提高,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
例如,我們在北師版教材中每個章節課后都有不同層次的聯系,從“習題”到“復習題”,再到“數學理解”“問題解決”,還有深層次的“聯系拓廣”等模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理念始終貫穿在教材中。為此,我在教學中也采取這樣的分層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上沒有過重的心理負擔,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更有發展,讓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學習有用的數學,讓自身也得到發展。
關注學生差異,同樣應該關注“差生”的自信心,給他們在課堂上更多的表現機會。有位學生數學基礎一直不好,但我發現他的邏輯推理能力很強,在一次學習了“弧長及扇形的面積”后,不少學生都有些困惑,如這一知識本就是本章的難點,而這位學生卻理解得很到位。但由于他的基礎差,在課堂上幾乎沒有信心舉手回答問題,我提問時他同樣是不自信的眼神,我首先給了他肯定,學生這才怯怯地舉起自己的手,問題回答得卻很圓滿,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從此,這位學生學習更加刻苦,數學基礎也慢慢跟上了。這也許就是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差異,能有效優化課堂教學的例證吧。
總之,要想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更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具有數學思想的學習方法,達到拓展思維的目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式的教學,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數學教育,實現自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長安.關于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方法與策略.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2).
[2]許尤風.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初探.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3(07).
[3]李敏.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科技資訊,2007(19).
[4]李志潤.關于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考試:教研,2011(08).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永和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