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一直被瑞典人視為民族品牌,更是瑞典現代工業的象征。而且它性能優越,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安全的轎車”。但在1999年4月1日,瑞典政府卻突然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因面臨資金困難,現決定將沃爾沃集團的轎車公司出售給美國福特汽車公司。
沃爾沃集團在賣掉轎車公司后,終于能夠騰出手來發展卡車工業,卡車公司的業績直線上升,僅這一項產品的銷售利潤就超過了過去整個集團的利潤總和。更重要的,集團當時在出售沃爾沃轎車公司時,還留了好幾手。
首先,系牢“安全帶”。在出售沃爾沃轎車公司時,集團就強硬地向福特公司提出幾個條件:第一,盡管轎車公司已經出售,但生產線絕不能轉移出瑞典,也就是說,福特公司必須在瑞典的國土上生產沃爾沃轎車;第二,原沃爾沃轎車公司的瑞典工人,福特公司必須要一個不少地全部留用;第三,所有瑞典工人的平均月薪必須達到2萬瑞典克朗以上(相當于2萬元人民幣);第四,公司必須每月支付給每位工人2萬元瑞典克朗的福利金。此外,福特公司還要為工人修建高檔的洗澡間、娛樂室等。福特公司都答應了沃爾沃集團的上述要求。
其次,賣“身”不賣“心”。沃爾沃轎車的安全系統之所以在業內領先,就是因為它的發動機非常先進。該技術甚至能生產出飛機使用的發動機。瑞典人在出售沃爾沃轎車公司時,只答應出售轎車公司,拒不出售最核心的安全技術。因此福特公司生產出的沃爾沃轎車,其發動機技術還是由瑞典人掌握。福特雖然買到了沃爾沃轎車的“身”,卻買不到它的“心”。
第三,知己更知彼。雖然沃爾沃轎車在北美和亞洲市場被看做是高檔車,但絕大部分汽車是銷往歐洲地區,而那里的消費者把沃爾沃視為中檔車。因此,它的市場定位就常常出現變化:市場需求旺盛時,它競爭不過高檔車,市場低迷時,它卻又難以賣過更有價格優勢的低檔車。沃爾沃集團也正是知道沃爾沃轎車高不成,低不就的“脾氣”,才果斷將公司出手。而留下來的卡車公司,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則微乎其微。
當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時,
福特汽車公司陷入了巨大的經營困境,無奈宣布出售沃爾沃轎車品牌,并遞話給瑞典方面,希望他們回購。但瑞典副首相兼工業與能源大臣毛德·奧洛夫松卻友好地表示,瑞典政府無意參與美國品牌轎車交易,不過政府正在夜以繼日地研究如何拯救國內汽車業的計劃。
表面看似憨厚實則精明的瑞典人,在求穩中狠賺了一把后,此時卻選擇了袖手旁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重要時刻必須學會選擇,懂得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