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靈 胡志強 鄧佳軍
【摘要】北川羌族自治縣具有鮮明的高山自然條件、地域優勢及政策支撐,適合特色高山農業的發展。2008年大地震摧毀了北川大部分原始植被和農作物,但也給其特色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作為震后援建項目,其成熟農業發展體系結合北川農業發展的特殊條件,在北川形成了一個極具借鑒意義的特色農業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以農副產品基地種植、農特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出口一體化等方面內容,對我國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北川;羌族自治縣;維斯特集團;特色農業;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B
特色農業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的,以科技為支撐,因地制宜,緊貼市場需求,優化各種生產要素配置,以某一特定生產對象或生產目的為目標,形成的規模適度、特色突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非均衡農業生產體系。目前對特色農業的理論研究較多,而針對特定區域特色農業發展實踐而進行的特色農業發展模式的研究還不足。但由于區域不同,農業發展模式也因地而異。針對特定區域開展特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對于完善特色農業理論體系,指導區域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北川維斯特農業科技示范園是山東援建北川的重點農業產業項目,也是北川為發展特色農業引進的重點項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生產、加工、銷售的特色農業模式,以豐富特色農業理論體系,為北川、四川乃至全國的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提供參考。
一、北川羌族自治縣發展特色農業的條件分析
(一)自然條件的特殊性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遞降46米。地處四川盆地向藏東高原的過渡地帶,屬中國東部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的西部邊緣與高原干熱河谷氣候交匯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縣城曲山,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827.5毫米。地形復雜,植被多樣,物種豐富,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和潛力。
(二)政策優勢
2003年國家提出要發揮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西部特色農業開始,特色農業在我國西部得到了快速發展。北川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北川縣委常委、副縣長王久華提出“北川縣要同繞‘高山蔬菜、林特多經、特色養殖、園林園藝、鄉村旅游五大產業,重點發展高山緩季節蔬菜、高品質茶葉、魔芋等特色基地,逐步形成規模性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方向。
二、維斯特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探究
(一)依托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
維斯特集團在特色農產品的整個生產階段都采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的存活率,提升了農產品產量,提高了農產品的利潤率。
在育苗方面,采用集團工廠化育苗管理方法進行育苗,引進“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sugar-freemicropropaga-tion)”,通過人工控制動態調整優化植物生長環境,為種苗繁殖生長提供最佳的CO2濃度、光照、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促進了植株的生長發育,苗齊、苗壯。其優勢表現在:集約化生產、技術水平先進、商業化程度高,經濟效益顯著;植株生長健康,存活率高,營養價值高;培育生產成本低,利潤率顯著提高。
在生長環境管理方面,采用了智能溫室技術對植株進行智能化管理,計算機參與操作大幅度提供高了工作效率實現無人自動操作,同時計算機采集實時采集溫室內環境數據,為專家決策提供現實依據。
在栽培方面,主要采用無土栽培技術。與傳統有土栽培技術相比,無土栽培技術有巨大的優勢:使用營養液栽培提高肥料使用率,杜絕了環境污染;無土栽培杜絕了病蟲害的滋生;發展立體農業,提高了空間使用率;根據作物生長情況隨時配置合適的營養液保持營養平衡。由于減少了自然災害、病蟲害、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二)引進先進設備,發展精深加工
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引進精粉機、研磨機等先進魔芋加工設備、采取魔芋深加工技術對魔芋進行深加工,其憑借先進、獨特農產品加工模式取得的了巨大經濟效益。
首先,對比維斯特特色魔芋產品加工與傳統魔芋產品加工可以發現:傳統魔芋產品建立在自然經濟為主的基礎上,以手工操作為主,技術含量低,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北川維斯特魔芋加工建立在社會化生產的基礎上,利用先進魔芋加工機械,進行批量生產,生產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它不斷地運用現代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營養學、衛生學等知識以及新的技術革命成果來改進魔芋加工工藝。將傳統的廉價的魔芋加工為魔芋膠、魔芋粉及“東方魔粒”等價格高昂的商品。且掌握和運用機械加工、食品加工工藝、食品微生物、食品包裝、食品保藏及運輸等各種專門技術及一系列的現代管理等,促進了北川魔芋加工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再者,對比維斯特魔芋產品與普通魔芋產品的價格和產量可以看出:普通魔芋產品賣價低廉,市場平均價格為3元/斤,年產量為5000~6000噸/畝,而維斯特經過精加工后的魔芋精粉和魔芋膠,價格高至239~300元/斤,年產量可達800~1300噸/畝。配合先進的魔芋加工技術如精粉細化加工微粉技術、無機溶劑保護加工精粉技術等,每年可生產加工各種魔芋食品1000噸、各等級優質魔芋精粉1500噸、純化魔芋精粉800噸、魔芋膠800噸。維斯特魔芋加工廠巨大的魔芋需求量直接拉動魔芋種植農戶每戶每年增收6000元一8000元,其加工板塊年銷售凈利潤可達60~70萬,以實踐論證了科學技術在農產品生產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農業效益的迅速增收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三)運用網絡技術,搭建銷售平臺
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不暢已成為阻礙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經濟的不匹配。由于農產品季節性、結構性、區域過剩性等一系列因素,拓展銷售渠道成為影響農業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國約2/3的農民擁有計算機,因農業需要上網的時間每周平均兩小時,而這方面是我國農業銷售的短板。網絡營銷不僅可以實現遠距離買賣還可以應用于“市場調查”、“交易洽談”、“付款結算”等其他活動。另外運用網絡營銷可以增加交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農產品損耗以及制定正確的生產決策。傳統農業銷售信息來源不穩定,對市場信息把握不準導致生產決策失誤。基于網絡營銷的這些優點,北川維斯特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北川維斯特商品交易所”,實現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網上交易。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點擊網頁,通過網上商城、現貨掛牌交易、招標拍賣交易、訂單交易等多種交易模式完成交易,且商品均為標準化分等級商品,杜絕了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建設成為果品蔬菜和特色農產品的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定價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打造中國西南部最大的電子交易平臺。網絡的交易方式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使得定價更加市場化,交易所中的最低交易單位是一手25公斤,每天大約有20~30萬手,總質量在50~75萬公斤左右,市場極為活躍。農產品貿易與現代金融的結合,也引導農民選擇性的種植農產品,減少市場風險,并且通過遠期的交割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損失。
三、農業發展啟示
(一)轉變經營管理方式,走集約化道路
作者在對北川縣周邊土地占有量進行調查后發現,當地農民土地擁有量平均僅為3畝每戶,大部分土地的種植、管理仍比較分散,生產面積小,小農經濟體現明顯。而相比之下,維斯特農業生產基地占地100畝,生產管理集中化,充分利用土地,實現農業集約型發展,是傳統農業發展突破的一個表現,給傳統農業集中化發展提供一個典范。
(二)提高科技普及率,降低生產風險
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采用智能溫室、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無土栽培等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得農產品生長速度加快,種子的出苗率提高,免受天氣變化影響,大大降低了生產風險,提高了生產效率。而相比之下,傳統農業的菜農種植,種子出苗率大部分在80%以下,極易受天氣和病蟲害的影響,農業產量不穩定,風險高。
建議加快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加強農村科教培訓,將科學技術帶人農村,實現大范圍的農業生產科技化。以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向以科技帶動的新興農業發展模式的轉變。
四、結論
在農業生產方面,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在農業加工方面,根據區域優勢,發展高山魔芋特色產品,引進先進機械設備,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農業銷售方面,利用現代完善的網絡體系,搭建便捷的網絡平臺,建議網絡交易所,提高農產品銷量。以此逐漸形成其成功的特色農業模式——以農副產品基地種植、農特產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出口一體化的模式。為特色農業理論體系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對我國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