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瓊
摘 要:現行的教學方式從教師備課、授課、作業、輔導、考查到評價,很少顧及學生基礎知識、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等差異,不能實現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實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07-01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眾所周知,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
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
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
筆者的工作單位是一所農村初中,近幾年來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生難教課難上”,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如何使這些學生能盡快接受新知識,“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呢?實踐證明:運用分層教學,不僅能有效的激發初中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更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經驗,從而推動學生的成長、發展。
分層教學的前提在于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筆者認為,在進行分層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水平相近原則
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守水平相近的原則,也就是將學習情況比較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次。將全班學生劃為A、B、C三個層次:A為學困生,B為中等生,C為學優生。其中A層次和C層次在班里占少數,B層次在班里占多數。
二、差別模糊原則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多變的活動,在實施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進步。也有可能會退步。面對教學過程中的這種情況,教師在動態的教學活動中.也必須給予靈活的、動態的分層,比如說有進步的學生可以升級為更高層次,而退步的學生則應該降級。
三、分層保密原則
對學生的分層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教師要清楚教學的針對性,防止學優生自滿、后進生自卑,盡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
分層需要表現在各個環節,包括目標上的分層、授課上的分層、作業上的分層以及考核上的分層。各環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分層教學:
1、目標上的分層
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即共同目標和層次目標。在備課時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教學“直角三角形習題”時,制訂的教學目標如下:基本教學目標:①學生能夠正確敘述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重要性質;②學生能夠直接應用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重要性質求解一步的計算題。較高教學目標:①學生能夠熟練地解典型的直角問題;②學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常用技巧,會添加輔助線和用分析法去尋求難題的解法。要求A層次學生達到“基本教學目標”,B層次學生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同時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較高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C層次學生達到“較高教學目標”,會做相應的練習。
2、授課上的分層
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時,對新知識的理解、知識點的應用和題型的變換等,每個層次的設計都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授課方式要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回答問題還是按學號來或者舉手回答的話,那么數學分層教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任課教師授課過程中必須采用靈活的有針對性的策略,教師在了解學生數學水平的基礎上可以針對性地提問,當遇到比較難或者新穎的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意地提問A層次的學生。因為這樣的話不僅可以發揮這類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避免其他底子薄的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對于一些簡單的基礎的問題可以提問C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以提高他們上課聽講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對數學這門課程的興趣。針對性教學可以開發A層次學生的智慧,鞏固B層次學生的數學知識,提高C層次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作業上的分層
布置課后作業可分三類題型:一類是必做題,題目深淺適中,難易適度,A層次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也能獨立完成;二類是自選題,有一定的難度,B層次學生可選做一些題目,C層次學生鼓勵全做;三類是思考題,難度較大,目的在于培養C層次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少數學優生。既能夠避免學困生在難題面前的受挫和無奈,也能避免學優生對大量基礎題的趣味索然,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得到自己所需的——要么鞏固,要么提高。
4、考核上的分層
考核是對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的檢驗,也是檢驗一名學生水平的標準之一。農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必須要建立不同的考核標準,對于學優生應該高標準嚴格要求,這樣這類學生才不會因為自己的成績而對學習有所懈怠,才不會驕傲自滿。對于學困生考核的標準應該不要看重結果,應該側重于過程即學生的進步情況,對于學困生來說學習態度遠比考試分數重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有進步就應該得到鼓勵。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找回自信和對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考核的真正作用。
總之,分層教學法還有其不成熟的一面,如何使這種教學方法更好發揮它的作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