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
【關鍵詞】農村初中 數學教學 心理滲透 積極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A-
0106-02
筆者在多年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一些智商較高的學生,由于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其成績往往只滯留在中下水平,而有些智力稍遜一點的學生,由于有較強的進取心和頑強的意志,成績往往名列前茅。筆者經過調查分析發現,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大多是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課堂中。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現提供淺見,與同行商榷。
一、運用情緒感染,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和情感的交流結伴同行的。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積極的情感所表露出來的一言一行會激起學生積極的情緒。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保持穩定而持久的良好心理情感,教師應理智地矯正自身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因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在積極營造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生動的情感進入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適宜的情感中共鳴,并在不知不覺中燃起思考的火花,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教學中,提問和學生板演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應用程度,更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機會。例如,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時,教師先提出一問:今有一參天古樹,欲量其高,怎么量?學生們頓生興趣,有學生搶答:“攀爬上樹,用尺子量?!苯處熥穯枺骸澳隳苷驹跇渖疑喜坏粝聛??”一陣笑聲之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此類問題的激情被激發出來了。又如學習“兩點間所有連接線中,線段最短”這個公理時,教師結合實際可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一小狗在A處,一快肥肉在B處,狗欲吃肉。小狗怎樣走才能最快吃到肉?學生回答:“朝直走?!边@樣提問新穎、有趣,不僅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而且可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為今后學習“三角形任何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定理鋪平道路。
二、運用個體差異教育,調節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心態
教育心理學認為,心理的個別差異就是人的個性差異。針對學生各自不同的心理差異,教師必須時刻注意不同層面學生的心理狀態,靈活運用教育藝術,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例如,簡單的問題可由思維較慢的學生來完成,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自我,使他們體會到在老師幫助下,自己是完全可以學好數學的,從而提高學習自信心;有一定難度的練習題,可由思維敏捷的同學來解決。這樣,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性格差異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和質量。性格外向的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感興趣,能迅速回答教師的課堂提問,但課后不認真溫習,作業較馬虎;性格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反應緩慢,課后常花大量時間復習,作業認真;性格獨立的學生愛參與競爭性學習;性格順從的學生常等待老師布置,依賴同學的幫助;性格樂觀向上的學生學習信心強,情感滿足快,成功可能性大;性格消極悲觀的學生情緒體驗差,容易產生退縮心理,導至學業失敗。教師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增強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鍛煉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差異表現更為突出。有的學生思維靈活,思路寬廣,反應快,但不深刻,其課堂表現為發言熱烈,老師還沒有把問題說完,就搶著舉手,結果因為沒有考慮周全或漏掉問題中的關鍵詞而出錯。這樣的學生應指導他們克服自身的弱點,放慢思維節奏,慎重考慮問題,不要急于得出答案??搭}目時先把問題弄清楚,把重要的條件、關鍵詞找出來,對定理、公式中的特定的條件要加強記憶等。有的學生反應較慢,但理解后能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清楚。對這類學生應幫助他們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精講多練,舉一反三,提高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有的學生思維很慢,理解也很慢,其課堂表現往往是一言不發,缺乏主動性,容易受人左右,不懂裝懂。針對這類學生,教師應采用比較形象的教學法,如口訣法、圖解法、列表法等,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克服思維障礙。
三、運用心理疏導,清除學習障礙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了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積極的情感具有激發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感染學習對象、增強學習效率的功效。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在情感的表現形式方面具有較大的情感性、激勵性和短暫性。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把握最佳時機,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障礙,有效實現教學雙方知識信息的最大傳遞與反饋,達到教學的最佳狀態。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及坐姿等細微變化的觀察,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習潛力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本來,從小學進入初中,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他們都有著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力爭在初中階段把數學學好。可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的增加,難度的逐漸加大,一些同學慢慢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伴隨而來的一次次測驗,一次次失敗,自信心受到打擊,出現“七年級勉強及格,八年級基礎極不扎實,九年級再也無法跟上”的局面。失敗使這部分學生喪失了原有的積極性,出現了一種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對此,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知道自己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并對他們進行客觀評價,盡力挖掘他們學習上的潛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其次,幫助他們正確對待數學學科:數學是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勞動、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同時,幫助學生找出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并改正。如學生李某某九年級時,其他功課還好,就是數學成績差。由于數學成績上不去,他認為考取示范性高中無望,準備混個畢業證了事。筆者通過觀察,發現他能背一些數學概念、定理、性質,但不會應用。說明他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機械的記憶上,沒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概念、定理的內涵和本質特征。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對癥下藥,努力引導他改變學習方法,并對以前學過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知識點重新進行歸納和整理。對他“低起點,低要求”,讓他在小小的成功、點滴的提高中,逐步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最后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取了理想的示范性高中。
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心理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