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割發代首
建安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前往宛城去征張繡。曹操正騎馬在軍中行,路過一片麥田時,忽然田中驚飛出一只斑鳩來,從馬頭前掠過,馬被驚了,立刻竄入麥田中亂跑,踏壞了一大片麥子。曹操勒韁不及,當即下馬,喊來行軍主簿,讓他根據法律來議定自己的罪過。主簿說:“丞相豈可議罪?”曹操說:“法律是我自己制定的,我自犯了,當然要定罪,否則如何服眾?”說著,就拔出自己的佩劍來要自刎。眾人急忙上前攔住。謀士郭嘉說:“古時《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者。丞相你負有統領大軍的重責,豈可自刎呢?”曹操聽說,想了好久,于是說:“既然《春秋》上有這句話,我就依古人之法,不死了吧!”他取出佩劍,割下自己的頭發,扔在地下說:“我姑且割發以代首吧。”曹操的這一舉動受到百姓的擁戴。
要把這個故事做成菜,最關鍵的字眼是“發”。人的頭發是一根根的,細細的。細而密的食材很多,我選中了干絲。
所謂干絲,就是豆腐干切成的絲。干絲是淮揚的名菜,有大煮干絲和燙干絲兩種,冷熱兩吃。熱的干絲是用雞汁或高湯來白煮,里面放入蝦仁、筍片、蘑菇絲和香菜,有的還放上蟹黃,讓諸種鮮味泌入干絲中去,堆得尖尖的,放在一只青花高足盤中端上來,蝦仁和蟹黃頂在上面,點綴著綠葉,顏色清純,口味清淡,猶如一幅水墨畫般地養眼。涼拌干絲則要簡單,是用醬油來拌的,上面只放小蝦米和姜絲,更加清純,如同蘇揚一帶的小家碧玉,但更加爽口。現在干絲都被當成菜肴來上,但在相當久的一個時間里,干絲是不當菜的,它是茶點,也就是說,是在人們喝茶時佐食的,和鎮江肴肉一樣,是在每天早上喝茶吃包子時閑搭著吃的。明清時揚州鎮江一帶貿易發達,客商云集,有在早上到茶館里喝茶吃點心的習慣,即所謂的“吃早茶”。名為“吃早茶”,實際上是吃點心,而且是吃多種點心,這一習俗和廣州差不多。因為干絲不咸,清淡爽口,可以白口吃,并不影響人們的食欲。
做干絲無論是大煮,還是燙,都需要把豆腐干切成細絲的刀上功夫。干絲切出之后,還要放在開水里燙,反復地燙,多燙幾遍才能把白干里的雜味去掉,只留下豆子的清香,干絲也就熟了。燙整塊的白干是沒用的,只有切成絲之后,那開水的熱氣才能透進干絲里面去,去掉雜味。這時,把這千絲萬縷放在一只盤中,用手抓成堆,如小山狀。然后把調好的生抽、麻油、小蝦米、味精,略加點白糖,上桌后淋在干絲上,再在頂上放上同樣切得細細的生姜絲,幾根香菜,這就是燙干絲。大煮干絲還要靠雞汁來調味,與之相比,涼拌干絲更加純凈清爽,一點葷腥都不沾,真正的原汁原味,已屬極品。但它的制作過程卻是無比的復雜而費工,非常人所可以道的。
就是這樣的一道菜,因為它的千絲萬縷,因為它的細如發絲,所以被我設計成為“割發代首”,這樣一種普通的食材,而有了一個歷史名人、萬古奸雄的名稱,也值得了。曹操在征張繡的時候,想必操勞過度,頭發已經白了吧,用白干絲正是恰當。